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剡溪行却寄新别者

标题包含
剡溪行却寄新别者
潺湲寒溪上,自此成离别。 廻首望归人,移舟逢暮雪。 频行识草树,渐老伤年发。 唯有白云心,为向东山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溪缓缓流淌着寒意,从此成为离别的标志。回首遥望那归来的人儿,船在暮雪中缓慢移动。频繁地行走在山水之间,渐渐明白了草木和人生的规律。只有那颗渴望自由的心,仍然向往着东山的那轮明月。
去完善
释义
1. 剡溪: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境内,又名曹娥江上游。 2.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 3. 却寄:回寄,寄回。 4. 廻首:回头看;回顾。 5. 移舟:移动船。 6. 暮雪:傍晚的雪。 7. 频行:频繁行走。 8. 识草树:指逐渐熟悉环境。 9. 渐老:慢慢变老。 10. 年发:岁月。 11. 白云心:像白云一样纯净的心境。 12. 东山月:东山的月亮,借指隐居之处。
去完善
赏析
《剡溪行却寄新别者》是唐代诗人朱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剡溪岸边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联“潺湲寒溪上,自此成离别”,通过潺湲的溪水声暗示离别的气氛。诗人站在溪边,看着潺潺流淌的溪水,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哀愁。这个画面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别离之际的心情。 颔联“回首望归人,移舟逢暮雪”,通过对景物细致入微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诗人回头凝望渐渐远去的友人,只见他们的船只穿越暮色,消失在茫茫白雪中。这一景象使离别显得愈发伤感。 颈联“频行识草树,渐老伤年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常常在路上行走,认识了许多草木,但随着年龄增长,也感到了年华的逝去。这里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唯有白云心,为向东山月”,揭示了诗人的心境。虽然离别让诗人感到痛苦,但他仍然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在这首诗的最后,他以白云和东山之月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和对故乡的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传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故乡的真挚情感。语言质朴而深情,充分展现了朱放诗歌的艺术特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剡溪行却寄新别者》,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朱放所创作的。诗中的“剡溪”指的是浙江省嵊州市境内的剡溪,这里山水秀美,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但同时也潜伏着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朱放在这一时期曾担任过官职,后因故辞官归隐,在剡溪附近过着田园生活。 朱放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这首《剡溪行却寄新别者》中,朱放通过描述剡溪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也抒发了与新别者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朱放在这个时期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