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谒皇甫曾
寻源路已尽,笑入白云间。不解乘轺客,那知有此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找寻源头的道路已经结束,笑着走进白云之中。不知道那位乘坐马车的客人,是否了解这里还有这样一座山。
去完善
释义
寻:寻找。源:源头,这里指隐逸的高士居所。
解:明白,知道。乘轺客:乘车出使的人,这里是指那些追求名利地位的官僚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放在探访友人的过程中,进入一座山中深处的情景。“寻源路已尽,笑入白云间”两句,展现出诗人探寻幽深之路的过程中,突然进入了云雾缭绕的仙境般的景象,这种画面使得诗人在进入山中时的欣喜若狂之情跃然纸上。
接下来的两句“不解乘轺客,那知有此山”,则揭示出诗人对那些未曾涉猎此地的人们的羡慕和庆幸。尽管他们可能身份尊贵,却不解此处之美,不知有此深山存在。这是诗人对于世间荣华富贵的蔑视,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人精神自由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朝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746年左右。当时社会繁荣昌盛,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唐诗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物之一。诗人朱放在这一时期居住在江南地区,他的生活充满了困苦和挣扎,但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保持了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这首诗的创作源于诗人在山中拜会好友皇甫曾的一次经历。
在这个时期,大唐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内外压力,如边疆战争、宦官权力争夺等。这些政治矛盾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朱放的生活与创作。在拜会皇甫曾时,朱放感慨万分,他们在一起谈论时事、抒发情怀,也激发了朱放创作的灵感。在这种背景下,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以及自己与皇甫曾的深厚友情,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