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标题包含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祖籍江西九江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他曾担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小官,但他天性热爱自然,在任职...查看更多
🎈派派猪🐷
去完善

译文
寄托心意于言语之外,这种默契又有谁能真正了解呢?
🎈派派猪🐷
去完善
释义
平津:比喻仕途;栖迟:游息,这里指隐居。
🎈派派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冬日的严寒景象开篇,渲染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首句“寝迹衡门下”点明了诗人的隐居状态,而“邈与世相绝”则进一步强调了其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接下来,“顾盼莫谁知”一句透露出孤独之感,但这种孤独并非消极,而是对世俗的主动疏离。 随后,诗人描绘了一幅岁暮风雪图,用“凄凄”“翳翳”等叠词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风雪虽冷,但诗人的内心却因坚守节操而充满力量。“劲气侵襟袖”两句展现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后半部分转入议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高操非所攀”显示了他的谦逊,同时也表明了他对自己选择的坚定信念。“平津苟不由”二句则回应了开头,说明隐居并非无奈之举,而是基于对人生道路的清醒认识。 结尾处,诗人将情感升华至哲理层面,“寄意一言外”揭示了语言无法完全传达的深刻内涵,而“兹契谁能别”则留给读者无限遐想。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陶渊明恬淡自守、不慕荣利的人格魅力。
🎈派派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四十一岁,正处于人生的重大转折期。此前他虽短暂出仕,但深感官场污浊、政治黑暗,与自身志趣相悖。辞去彭泽令后,他决意归隐田园,躬耕自给。此诗作于癸卯岁暮,正值寒冬时节,诗人独处简陋居室,与从弟敬远书信往来中抒发胸臆。在困顿清贫中,他坚守节操,以古圣先贤为榜样,在穷厄中寻求精神的超越。
🎈派派猪🐷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