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闻中丞包公称职有书

标题包含
喜闻中丞包公称职有书
薛宣执法动朝廷,丙魏如今亦有声。 公道未亡犹可立,世人不惯却须惊。 幅员润泽嘉谋进,台阁风流故事明。 时论已兼言责重,莫教天下笑虚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蟠(1027年-1106年),字公济,号章武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杨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薛宣:西汉后期著名的官员,秉公执法,颇有声誉。 2. 丙魏:指东汉末年的李膺和杜密二人,他们在当时以清高、公正而著名。 3. 公道:公平的道理或原则。 4. 不惯:不习惯。 5. 幅员:领土的范围或面积。 6. 润泽:使顺利,得益。 7. 台阁:汉代尚书的别称,此处也代指尚书省等中央官署。 8. 故事:过去的事情。 9. 时论:当前的舆论。 10. 言责:指出仕者对国家政策发表意见的责任。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喜闻中丞包公称职有书》是宋代诗人杨蟠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60年左右的北宋初期,当时宋朝刚刚建立,社会秩序逐渐稳定,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这一时期,文人墨客纷纷抒发胸怀,赞美忠良贤能之士。 作者杨蟠,进士出身,曾任太学博士、国子祭酒等职位,是一位正直清廉的士人。在他任职期间,他发现包拯(字希仁)在地方上担任监察御史时,勤政爱民、秉公执法的事迹,深受百姓爱戴。于是写下此诗,以示赞誉。 在北宋初期,国家刚刚经过战乱,急需培养忠良之才,维护社会和谐。当时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举措,努力推动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像包拯这样的清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尊敬,杨蟠的诗也由此应运而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