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春夜
帘外萧萧风色恶,呼儿掩上重门。小窗孤坐赋招魂。碧梧花落尽,篱雀又黄昏。回首人间行乐事,春风过水无痕。旅游谁肯重王孙。长歌人不解,明月照空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凄凉的景色令人心烦,我招呼儿子关上了沉重的门户。在小窗户前孤独地坐着,我想起了那首《招魂》诗。翠绿的梧桐叶落尽,篱笆上的麻雀又在黄昏时分忙碌起来。回望人世间的繁华欢愉,就像春风拂过水面却留不下任何痕迹。出游的人谁会想到过去的贵族公子呢?他们唱着欢快的歌曲,却没有人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只有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空荡荡的酒杯。
去完善
释义
1. "帘外萧萧风色恶":风色恶,形容风吹得厉害。
2. "呼儿掩上重门":重门,指两扇以上的门。
3. "小窗孤坐赋招魂":赋招魂,写诗抒发伤感的情绪。
4. "碧梧花落尽":碧梧花,梧桐花。
5. "篱雀又黄昏":篱雀,栖息在篱笆上的鸟。
6. "回首人间行乐事":人间行乐事,指人世间的快乐事。
7. "春风过水无痕":过水无痕,形容春天的美景消失得很快。
8. "旅游谁肯重王孙":旅游,即游历;重王孙,指看重王公贵族的后代。
9. "长歌人不解":长歌,指长篇诗歌;不解,指不理解。
10. "明月照空尊":空尊,指没有酒的酒杯。
去完善
赏析
词中“帘外萧萧风色恶”一句描绘了春风的凛冽,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现出作者孤独的心境。同时,“呼儿掩上重门”表现了词人呼唤家人关门的动作,进一步体现出他寻求心灵庇护的愿望。接下来的“小窗孤坐赋招魂”写出了他在窗边独自创作诗词的过程,试图借助文字的力量抚慰内心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春夜》是宋代词人王旭所作的一首描绘春夜景象的抒情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为公元1000年左右,也就是北宋时期。在那时,词这种文体已经非常流行,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喜欢用词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王旭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对春天夜色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个时期的他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有着较高的文学修养和社会地位。然而,他也面临着时代的压力和挑战,如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等问题。这些都为他创作的灵感提供了素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给人们带来了压力,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仍然强烈。这种情感在王旭的词中得到充分体现,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