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寿高伯川
蓂荚生三秋八月,气漙风露清明。诞来人世作豪英。性天元广大,心地尽宽平。书院兴秋谁得似,燕山窦氏齐名。一身长向善中行。松筠同不老,龟鹤共长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秋八月的时节,蓂荚生长于风中露中,显得格外清新明亮。它降临人间,成为一位杰出的英雄。它的天性纯良,心胸宽广。在书院中的秋天,没有谁能够与它相比。它与燕山窦氏享有同等的声誉。始终保持着善良的品质,在世间行走。它的坚韧如同松柏一样永不凋谢,寿命可与龟鹤共论长短。
去完善
释义
《临江仙 寿高伯川》王旭
1. 蓂荚:传说中的瑞草,此处以之比喻吉祥的事象。
2. 三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3. 气漙风露:指空气中弥漫的清爽气息。
4. 清明:天气晴朗,气温适中。
5. 诞:出生,诞生。
6. 人世:人世间。
7. 豪英:英雄,豪杰。
8. 性天:天性,本性。
9. 元:本原,原本。
10. 宽大:宽容,大方。
11. 心:心胸。
12. 地:心地。
13. 书院:古代读书人的学校,这里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
14. 兴秋:兴起秋天的气氛。
15. 谁得似:谁能比得上。
16. 燕山:位于北京西南的山脉。
17. 窦氏:五代时期的窦禹钧家族,以孝行闻名于世。
18. 齐名:并驾齐驱的名声。
19. 中行:中庸之道。
20. 松筠:松树和竹子,象征着坚韧的品质。
21. 不老:永远年轻。
22. 龟鹤:传说中的长寿动物,此处比喻长寿。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寿高伯川》是南宋词人王旭的一首祝寿词。这首词以八月的气、风露的清明作为背景,描绘了高伯川的出生和性格特点。他以书院的风采和燕山的窦氏比喻,赞扬了高伯川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最后,他祝愿高伯川如同松筠般长寿,如龟鹤般健康。整首词既表达了作者对高伯川的尊敬之情,又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名为《临江仙 寿高伯川》,出自元代文人王旭之手。根据史书记载,王旭生活在元朝末年,是一位有志于天下的文人。他的父亲曾经担任元朝的官员,但由于元朝的政治腐败和民间疾苦,他的父亲辞官归隐,过上了田园生活。王旭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立志要为国家服务,为民请命。
在元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朽,民不聊生。在这个时期,许多有志之士纷纷投身于反抗元朝的斗争。王旭也在这一时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高伯川等,他们一起探讨时局,抒发胸臆。在这首词中,王旭以临江仙的形式,为高伯川祝寿,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对民生忧虑的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