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杨妃唾壶图

标题包含
题杨妃唾壶图
三郎好女思倾国,一霎沉酣四海奔。 汉业巍巍英主事,内庭供奉孔家孙。 汉武帝时执此物者侍中孔安国也,唐明皇时杨妃职之,汉唐之所以成败欤? 然而宠任中书宦官,又自汉始。 此话甚长,小子识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马廷鸾(1220年-1306年),字翔仲,号碧梧居士,江西乐平人。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历任尚书左司郎中、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 马廷鸾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三郎喜好美人胜过江山,沉醉爱河令四海奔忙。汉朝事业繁荣是因为英明的皇帝,宫廷里供奉的是孔子后人。汉武帝时期,执掌此物的人是侍中孔安国,唐朝是杨贵妃负责。难道这就是汉朝和唐朝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吗?然而过分信任中书令和中枢官员,从汉朝就开始了。这段话很长,小子要记住。
去完善
释义
1. 三郎:即唐玄宗李隆基,因其排行第三,故称三郎。 2. 倾国:指美女足以使国家灭亡。 3. 一霎:一会儿的工夫。 4. 沉酣:沉溺于酒色之中。 5. 四海奔:形容全国上下纷纷扰扰。 6. 汉业:汉朝的事业。 7. 巍巍:盛大、壮丽的景象。 8. 英主:贤明的君主。 9. 内庭:宫廷之内,这里指皇宫。 10. 供奉:指在宫中任职的人。 11. 孔家孙:孔子后裔。这里指西汉时的孔安国。 12. 汉唐:这里指汉朝和唐朝。 13. 所以:表示原因或理由。 14. 成败:成功与失败。 15. 宠任:受到宠爱并被委以重任。 16. 中书:古代官名,主要负责皇帝的文书处理。 17. 宦官:太监,这里指皇帝身边的近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中的“杨妃唾壶图”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奢华生活场景,作者马廷鸾以此图作为引子,引导读者思考历史兴替背后的原因。首句点出唐明皇(李隆基)宠爱杨贵妃的史实,其中用到了“三郎”这一称谓来指代唐明皇,可见作者对此段历史的熟悉。接下来两句则通过描述他们的欢愉时光,揭示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之一。 随后,诗人将目光转向汉朝,引用了汉武帝和孔安国的例子。汉武帝时期的忠诚大臣孔安国,曾受到皇帝信任而执掌宫中之物,这与唐明皇时期的杨贵妃掌管后宫类似。诗人以此为线索,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何汉朝和唐朝的结局不同?这促使读者深入思考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 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指出了宦官干政的问题,从汉代开始便已经出现,但唐代却愈演愈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作者在总结时告诫读者:历史教训值得铭记。这首诗借古讽今,以两位皇帝的荒淫误国为鉴,警示人们警惕宦官弄权现象,富有深刻的历史洞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杨妃唾壶图》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马廷鸾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唐代美人杨贵妃的图像,通过唾壶这一道具,展现了她的高贵气质和悲剧命运。创作此诗时,马廷鸾正在经历南宋末年战乱频繁、家国破碎的动荡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内忧外患不断。而诗人马廷鸾本人亦身处宦海浮沉,曾任过礼部尚书等要职,后因政局变动被贬谪至湖南一带。他目睹了南宋社会的腐败、民生疾苦以及外族入侵给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对国家前途感到忧虑。 在《题杨妃唾壶图》这首诗中,马廷鸾通过对杨贵妃命运的描绘,寄寓了自己对南宋王朝的忧虑以及对美人迟暮的感慨。同时,他也借助画中人物的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重的悲情色彩,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与诗人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