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 其二
槐市任花黄,赓歌且辟场。
醒心流水曲,警耳白云章。
冷竹枝枝翠,芳兰叶叶香。
满前皆俊彦,何但有三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槐树下的市场花影摇曳,边唱边开辟出一片场地。流水曲调让人清醒,白云般的歌声令人警醒。翠绿的竹叶显得冰冷,兰花叶子散发着芬芳的香气。眼前都是才俊之人,何必只提那三位健康呢?
去完善
释义
1. 槐市:古代洛阳的城市广场,因其四周种满了槐树而得名。这里借指同文馆所在的地方。
2. 花黄:即菊花。黄色是菊花的代表颜色。
3. 赓歌:继续唱歌,这里指诗人之间的唱和。
4. 辟场:开辟场地,这里是开始吟诗的意思。
5. 醒心:使人清醒的心意或感情。
6. 流水曲:形容流水婉转曲折。
7. 警耳:使耳朵警觉。
8. 白云章:比喻美妙的诗篇。
9. 冷竹:指竹子。
10. 芳兰:指兰花。
11. 俊彦:才智出众的人。
12. 三康:古代的三个贤人。这里指聚集在一起的众多有才学之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耿南仲的作品,全诗表达了作者在秋日同文馆与友人共同创作的愉悦氛围。首句“槐市任花黄,赓歌且辟场”,描绘了秋日同文馆的情景,寓意着人们在繁华的市场中继续追寻诗歌的真谛。次句“醒心流水曲,警耳白云章”,通过水流和白云的意象,传达了诗歌令人清醒、警醒的力量。第三句“冷竹枝枝翠,芳兰叶叶香”,描述了冷竹和芳兰的美丽景象,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一句“满前皆俊彦,何但有三康”,强调了在同文馆聚集的都是才华横溢的人才,远远不止三个康君。整首诗以景抒情,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 其二》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耿南仲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00年左右,即北宋末年。在这个时期,北宋政权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乱频发,民生疾苦。
在耿南仲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担任地方官职,对于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任职期间,勤奋政事,关心百姓,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政绩并不显著,仕途上也多有波折。在这种人生际遇下,耿南仲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耿南仲与邓慎思等文人墨客共同创作了许多抒发感慨、反映现实的诗篇。这些诗篇既展示了他们在文学上的才华,也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间疾苦的关注。这首《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 其二》就是其中的一首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