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延祥寺

标题包含
延祥寺
罗浮仙客隐,准拟访丹台。 为国身将老,逢山眼倍开。 月依松上过,风自竹间来。 僧欲延清话,茶香屡拨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罗浮山的神仙访客已经隐去,准备去拜访炼丹台。 因为国家的事情,自己的身体逐渐老去,但每次遇到山景时,眼睛却更加明亮。 月亮在松树上空缓缓移动,微风从竹林间吹拂而来。 我想和僧人交谈以寻求清静,茶的香气让我不断地翻动炉灰。
去完善
释义
1. 罗浮:即罗浮山,位于广东省东源县境内,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被誉为“岭南第一山”。 2. 丹台:指炼丹之处,此处借指道家修炼的地方。 3. 为国:为国家效力,此处表示诗人因为国家的事情而无法前往罗浮山拜访道家的修炼之地。 4. 逢山:遇到山,这里是指诗人来到延祥寺所在的山中。 5. 眼倍开: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这里形容诗人见到美丽的山水风光时心情愉悦。 6. 松上:松树之上,这里指月亮映照在松树之上。 7. 竹间:竹林之间,这里指风吹过竹林的声音。 8. 僧欲延清话:僧人想要邀请我多坐一会儿,聊聊清净的话题。 9. 茶香屡拨灰:多次拨动炉灰,让茶炉的火保持燃烧,使茶水保持温热。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拜访延祥寺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思。首联描绘出诗人对罗浮仙境的向往,表达出其对道家修行的向往;颔联则是诗人以国事为重、却身老力衰的无奈;颈联则通过月色、风声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尾联表现出诗人在寺庙中与僧人闲谈品茗的乐趣。整首诗围绕"访寺"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宗教生活的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延祥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耿南仲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36年。在这一年里,耿南仲作为南宋官员,因北方战乱南渡江南,他看到了江南地区繁华的景观,并对佛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背景下,他在游览延祥寺时创作了这首诗歌。 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一隅,但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繁荣。江南地区的城市经济、文化生活都非常活跃,这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此外,江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也非常发达,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和僧侣,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弘扬佛法,推动了佛教艺术的发展。 在耿南仲的个人生活中,他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修养和政治抱负的文人。他曾在北宋朝廷任职,后因金兵入侵而南渡江南。在南渡过程中,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江南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致力于恢复中原的事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