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天池泉

标题包含
天池泉
天然水泓洞,不涸亦不涌。 纷披石苔静,掩翳寒茗拥。 微风不生波,金刹影时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然形成的水池洞,既不枯竭也不外溢。 覆盖着斑驳石头的宁静之地,隐藏了寒冷的山茶花簇拥。 微微的风吹不起涟漪,金色塔影时常浮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范端臣:宋代诗人。 2. 天池泉:指自然形成的泉水,“天池”表示来自天上的水源,寓意神秘而珍贵。 3. 泓:深广的水域,这里指泉眼。 4. 洞:岩洞,这里指泉水从岩石中涌出形成的水源。 5. 不涸:不枯竭,指泉水源源不断。 6. 亦不涌:也不向外喷涌,形容泉水平静稳定。 7. 纷披:分散,这里指石头上覆盖的青苔向四周蔓延。 8. 石苔:青苔,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 9. 静:寂静,形容环境的静谧。 10. 掩翳:遮盖,这里指青苔覆盖了泉水的部分。 11. 寒茗:冷茶,这里指泉水清澈如茶。 12. 拥:包围,这里指泉水被青苔环绕。 13. 微风不生波:即使有微风,水面也不会起波澜。 14. 金刹影:指寺庙的金顶倒映在水面上。 15. 时动:时时摇曳,形容金刹影随着水波微微摆动。
去完善
赏析
《天池泉》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首先以“天然水泓洞”开篇,通过一个具体的形象来展示天池泉的特点:这是一个天然的、深藏不露的泉水源头,既不干涸也不泛滥,保持着恒定的状态。 接着,诗人描述了泉水周围的景象:纷披的石苔安静地生长着,覆盖了整个泉眼;寒冷的茗茶绿意盎然,仿佛在拥抱着这泓清泉。这里,诗人通过对石苔和茗茶的描绘,强调了天池泉所在的环境幽静、自然,充满了生机。 然后,诗人又用“微风不生波,金刹影时动”两句来形容泉水的宁静。微风吹过,水面却不起波澜,可见这里的泉水有多么的平静。而金刹(指佛寺)的影子不时地映在水面上,则暗示了寺庙的存在,进一步强调了这个环境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以凝练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静谧的天池泉世界。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到泉水和周围环境的特点,并通过细腻的手法加以描绘,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池泉》是南宋诗人范端臣的一首咏泉诗。这首诗描绘了天池泉的清澈、宁静和纯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与金国对峙的阶段,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在这个背景下,诗人范端臣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有机会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其次,我们来看看诗人范端臣在这一时期的个人经历。范端臣是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甚详实,但据史书记载,他曾任官职,后因故辞官,隐居于江南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范端臣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以优美的诗句描绘出天池泉的美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南宋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在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们更加注重对自然美的追求,通过诗歌表达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天池泉》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