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山
缭垣千尺秀峰环,台殿参差杳霭间。
更借西湖一千顷,为君题作小孤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竹环绕,千里青山如画屏,高台殿宇错落有致,云雾缭绕,如梦幻仙境。倘若再借这美丽的西湖美景一千顷,我将为你描绘出那如诗如画的小孤山风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鹅湖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境内的一座山峰,因形状酷似天鹅而得名。
2. 缭垣:环绕的城墙。这里形容鹅湖山的悬崖峭壁。
3. 千尺:极言其高。
4. 秀峰:秀丽的高峰。
5. 环:环绕。
6. 台殿:指楼阁宫殿。
7. 参差:高低不齐。
8. 杳霭:形容云雾迷茫的样子。
9. 借:借用。
10. 西湖:指江西铅山县城东南的清漪湖。
11. 一千顷:极言湖面广阔。
12. 小孤山:位于长江北岸的一个岛屿,位于今江西彭泽县与安徽宿松县交界处,以奇绝险秀著称。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鹅湖山》中,范端臣通过对鹅湖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这个景点的独特见解和情感。首先,他通过“缭垣千尺秀峰环,台殿参差杳霭间”两句,展现了鹅湖山雄伟壮观的景色。其中,“缭垣千尺”表现了山的高度,而“秀峰环”则表达了山峰的形状和姿态。此外,“台殿参差杳霭间”则描述了山中建筑物的错落有致和云雾缭绕的景象。
接下来,诗人通过“更借西湖一千顷,为君题作小孤山”两句,将鹅湖山与著名的西湖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鹅湖山的赞美之情。其中,“一千顷”形象地描绘了西湖的广阔水面,而“小孤山”则暗示了鹅湖山的独特地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将鹅湖山的美景传播给更多的人,使其成为人们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鹅湖山》是南宋诗人范端臣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40年至1161年间,这一时期正是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政治氛围较为宽松,文人墨客得以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内心的情感。
范端臣生活在南宋初年,他的一生都在谋求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然而,他的理想和抱负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得到实现。在他的青年时期,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民族矛盾尖锐。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国家局势逐渐稳定,但北方领土的丧失始终是他心头的一根刺。
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一方面承受着金国侵扰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在寻求自身的文化认同。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纷纷寄情于山水之间,以诗歌为载体,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关切之情。范端臣也不例外,他通过描绘鹅湖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的坚守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