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孙瀛州
昨日长桥访隐庐,今朝寓馆辱高车。宣尼作么报阳虎,张禄元来是范雎。避暑寺中相约旧,挹和石水纳交初。不堪携剌来看处,马首匆匆问所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昨天去长桥探访隐秘的居所,今天在宾馆接待尊贵的客人。孔子是如何回应阳虎的呢?张禄原本是范雎。我们曾在避暑寺庙里约定旧友,一起在挹和石水边建立友谊。不忍心拿着名片来看情况,只能匆忙地询问目的地。
去完善
释义
《谢孙瀛州》注释如下:
1. 朱升:明朝著名文人,曾任礼部尚书。
2. 孙瀛州: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3. 长桥:指浙江嘉兴的长虹桥。
4. 隐庐:指隐居的住所。
5. 寓馆:临时住宿的地方。
6. 辱高车:形容受到高规格的待遇。
7. 宣尼:孔子的尊号,这里比喻孙瀛州。
8. 报阳虎:指孔子与阳货的故事,这里表示拒绝孙瀛州的邀请。
9. 张禄:即战国时期的范雎,这里比喻自己。
10. 避暑寺:指浙江嘉兴的避暑寺庙。
11. 相约旧:指过去曾经相约在避暑寺相聚。
12. 挹和石水:指游览名胜。
13. 纳交初:指初次结交。
14. 不堪:承受不了。
15. 携剌:拿着名片。
16. 马首:指出行的方向。
17. 所如:所要去的地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谢孙瀛州》,作者朱升。这是一首表达诗人与友人相聚的诗词,通过描绘与友人的交往过程,表达了诗人的真挚感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第一联“昨日长桥访隐庐,今朝寓馆辱高车”,描述了诗人在前一天拜访友人隐居的地方,第二天又受到了友人的热情招待。这里的长桥、隐庐和寓馆都是实指,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第二联“宣尼作么报阳虎,张禄元来是范雎”,用孔子和管仲的故事,暗示了友人的智慧和才能。这里的宣尼是指孔子,阳虎是他的弟子;张禄则是战国时期秦国名相范雎的字。这两句诗以古代贤者的故事比喻友人的才华和品德。
第三联“避暑寺中相约旧,挹和石水纳交初”,回忆了与友人一起在寺庙里避暑的往事,表达了他们之间长久不变的友情。挹和石水是指古人以石泉为饮,这里表达了诗人和友人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心情。
最后一联“不堪携剌来看处,马首匆匆问所如”,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这里的“刺”是指名片,表示诗人不想以世俗的方式打扰友人。而“马首匆匆问所如”则表达了诗人急切想知道友人的近况,以及他对友情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孙瀛州》是明代诗人朱升的诗歌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朱升作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曾参与过明朝的创立和治国方略的制定。在这个时期,明朝刚刚建立,国家正处于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安定民生的阶段。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朱升已经退休,居于金陵(今南京)。他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特别是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的历程,心中感慨万分。同时,他也关注着国家的现状和发展,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他的遗志,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作出贡献。
在诗中,朱升表达了对孙瀛州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思考。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贤明的君主、忠诚的臣子和勤劳的百姓。他希望孙瀛州能够成为这样的人物,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