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新安守陈郎中赴阙
浙水带天邑,于今如涧瀍。
言从发源处,直到行阙前。
使君仪曹郎,省闱早周旋。
一行领辅郡,奏课十郡先。
是时新雨余,纵缆惊号蝉。
长河无六月,解带风中眠。
乌羽动林莽,马门纳云烟。
村村老农出,寒女一笑嫣。
共谈两岁乐,米粮不论钱。
今日见使君,使君正当年。
还能持节来,莫作长弃捐。
再拜不可留,鼓声催发船。
嗟我寄枌社,弟兄辱知怜。
宦游适四方,从公倘非难。
农人寔怀土,欲见无由缘。
唯因足襦袴,长说使君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篇诗歌的翻译如下:
浙江的水带着杭州城,至今仍然如此清澈。
我们从源头出发,一直到天子脚下的宫殿。
我们尊敬的主人是礼仪官员,在省城早就有所建树。
他担任郡守领导辅助,在十个郡县考核中名列前茅。
此时正值雨后初晴,我们乘坐小舟感受清风凉意。
宽阔的江面好像没有六月炎热,我们可以解开衣带在风中休息。
乌黑的羽毛飘在树林之中,马市街仿佛被云烟笼罩。
村子里的农民们都出来了,他们脸上带着纯真的笑容。
我们一起谈论两年的快乐生活,粮食的价格不需要关心。
今天见到使君大人,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希望您能继续为人民服务,不要把才华浪费。
我对您的告别表示遗憾,鼓声催促着我们离开。
我对家乡的感情深厚,希望有机会再次相见。
我会经常向您表达对您的敬意,因为您是我们的好长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新安:古县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
2. 浙水:即浙江,此处指钱塘江。
3. 天邑:首都或都城。
4. 涧瀍:瀍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附近。这里比喻新安和首都之间的紧密联系。
5. 言从发源处,直到行阙前:描述钱塘江水从源头直至京城的过程。
6.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此处指陈郎中。
7. 仪曹郎:古代官职名,掌管礼仪等事务。
8. 省闱:省试,科举考试之一。
9. 周旋:交往应酬,这里表示在省试中有良好的表现。
10. 领辅郡:担任辅佐郡守职务。
11. 奏课:向朝廷上报功绩。
12. 十郡先:排名在所有郡县的前列。
13. 新雨余:刚下过雨的晴天后。
14. 纵缆:解开缆绳。
15. 号蝉:大声鸣叫的蝉。
16. 六月:古人认为河岸两侧各有六个月,故有此称。
17. 马门:驿站的大门。
18. 乌羽:乌鸦的羽毛,此处形容树林茂密。
19. 林莽:丛林。
20. 笑嫣:欢笑的样子。
21. 米粮不论钱:形容丰收的景象,百姓生活富足。
22. 今日见使君,使君正当年:意谓如今见到陈郎中正值盛年。
23. 持节:拿着符节,代表皇帝的命令。
24. 长弃捐:长久被遗弃。
25. 鼓声催发船:形容离别时的场景。
26. 嗟我寄枌社:嗟叹自己寄居他乡。
27. 弟兄辱知怜:兄弟之间受到彼此的关爱和关心。
28. 宦游适四方:四处为官。
29. 从公倘非难:跟随陈郎中任职或许并非难事。
30. 农人实怀土:农民的确怀念家乡。
31. 无由缘:没有机会见面。
32. 唯因足襦袴:只有通过表达对使君的敬爱之情。
33. 长说使君贤:时常称赞使君的贤能。
去完善
赏析
罗愿这首诗通过送陈郎中赴阙这一事件,展示了诗人在观察和表现自然景象与社会生活方面的独到之处。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浙江一带的地域特色以及当地的人文景观作为背景,使得诗歌的叙述与描绘更加生动具体。
首先,诗人以“浙水带天邑”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浙江省的地貌特征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接下来的诗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该地区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底蕴,为整首诗的基调定下了深厚的历史感。
在描绘陈郎中的形象时,诗人运用了一系列鲜明的视觉元素,如“仪曹郎”、“领辅郡”等,强调了他在政治事务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诗人还通过“新雨余”、“长河无六月”等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展现了陈郎中在这一地区担任官职期间所取得的显著政绩。
此外,罗愿在这首诗中还展现了他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对普通百姓的关爱之情。他通过对“老农出”、“寒女笑嫣”等形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以及农民百姓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坚韧和乐观。而“米粮不论钱”一句,则揭示了陈郎中所推行的一系列利民政策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实惠和幸福感。
在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陈郎中的深深祝福和对未来合作的期许。他认为,像陈郎中这样有能力和才华的人应该得到重用和赞誉,而不是被埋没和忽视。与此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渴望跟随陈郎中一起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的愿望。这种情感真挚而强烈,让人为之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新安守陈郎中赴阙》是南宋诗人罗愿于公元1165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一时期,正值南宋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而罗愿,作为当时的一位知名学者和官员,对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发展充满期待。
在这一特殊时期,罗愿本人的人生经历也颇为丰富。他曾在地方担任官职,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曾多次遭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信念,努力为国家效力。
在《送新安守陈郎中赴阙》这首诗中,罗愿以饱满的热情赞美了陈郎中的才能和人品,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希望陈郎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殷切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