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燕礼成贻解元诸友并呈通判寺簿兄及众同官五首 其一
天意欲为雨,川云出相望。
明时揽俊乂,所立固无方。
少小讽二南,美此江汉乡。
猥当兴能职,首辟较艺场。
群儒悦宽简,浩荡出文章。
方观纵壑鱼,忽作抟风翔。
此去升礼闱,旋当对殿廊。
忠言动明主,家国有辉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意将要下雨,云朵在江面上相拥而望。
在阳光灿烂的时候选拔人才,设立的规则固然公正无私。
小时候背诵《诗经·周南》和《诗经·召南》,最美莫过于这江汉水乡。
如今我有幸肩负起教育的重任,首先要开放竞技的舞台。
诸多的儒士欢欣于宽容简单的生活,写作之风汹涌而出。
刚刚观赏了游弋的鱼,忽然又见它们展翅飞翔。
即将去参加科举考试,很快就要面对宫殿的走廊。
用忠诚之言打动英明的君主,国家和家庭都会更加光辉荣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罗愿:字端良,号存斋,南宋建安人,著名学者,曾任知县等职。
2. 天意欲为雨:指天公将要下雨的意愿。
3. 川云出相望:指江面上升起的云彩遥相呼应。
4.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5. 揽俊乂:选拔优秀人才。
6. 少小讽二南:小时候学习《诗经·周南》、《诗经·召南》。
7. 美此江汉乡:赞美这里美丽的江汉水乡。
8. 猥当:谦称,承蒙担任。
9. 较艺场:考核文艺的场所。
10. 群儒悦宽简:众儒生喜欢宽松的制度。
11. 方观纵壑鱼:观赏游鱼快乐游玩的场景。
12. 忽作抟风翔:比喻突然间振翅飞翔。
13. 升礼闱:指进入礼部考试。
14. 旋当对殿廊:立刻就能面对宫殿长廊。
15. 忠言动明主:直言劝谏让君主受到触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鹿鸣燕礼的情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人才选拔、国家治理以及个人抱负的深刻思考。诗中“天意欲为雨,川云出相望”暗示了朝廷广招人才的诚意和决心,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繁荣的期盼。接下来,诗人通过“明时揽俊乂,所立固无方”两句赞美了朝廷选拔贤能的决心和方法。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成长环境的感激和对故乡的热爱。他用“猥当兴能职,首辟较艺场”两句描绘了自己承担职责、开创事业的勇气和责任。紧接着,“群儒悦宽简,浩荡出文章”则体现了诗人对同仁们的赞誉和对知识的尊重。
在后半部分,诗人抒发了自己在事业上不断追求的心情,以及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信念。他以“方观纵壑鱼,忽作抟风翔”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在事业上的厚积薄发。同时,“此去升礼闱,旋当对殿廊”这两句又透露了诗人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信心与期望。最后,“忠言动明主,家国有辉光”则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以及对自身职业成就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鹿鸣燕礼成贻解元诸友并呈通判寺簿兄及众同官五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罗愿(公元1136-1184年)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当时文人墨客推崇诗词歌赋的文艺复兴氛围相当浓厚。
罗愿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当时的知名学者,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罗愿从小对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就有广泛的涉猎和研究。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为不满现实黑暗而辞官回乡,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著书立说。
这个时期正是南宋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时期,但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一方面,宋金两国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双方文化交流较为密切;另一方面,国内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官僚腐败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罗愿创作了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在经历了宦海沉浮之后对人生、友情、事业等方面的感慨和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