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通判刘兄岳阳楼见怀二首 其一
蓄纳深无际,凭临势易高。
青春关气象,白日散风涛。
有野张轩乐,何人续楚骚。
古来川浸在,闲却汉阴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蕴藏的深度无边无际,靠近地势高处自然容易。
青春的气息充满气象,太阳下风起浪涌。
野外有人享受轩乐的欢快,何人能继承楚辞的风骚。
自古以来江流仍在流淌,闲适的人却无法替代汉阴桥。
去完善
释义
1. "蓄纳深无际":指洞庭湖的容量广大,难以测量。
2. "凭临势易高":站在岳阳楼上,可以看到壮观的景象。
3. "青春关气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
4. "白日散风涛":形容白天风吹浪涌的壮观景象。
5. "有野张轩乐":诗人受到刘兄邀请,共享音乐与快乐的时光。
6. "何人续楚骚":诗人期望有才华的人续写屈原的诗歌。
7. "古来川浸在":引用古代传说,洞庭湖是湘君夫人神灵游憩的地方。
8. "闲却汉阴櫂":诗人表达自己与世无争,清净无为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愿所作,题为《次韵酬通判刘兄岳阳楼见怀二首 其一》。罗愿是南宋著名的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作品以才情横溢、意境深远而著称。这首诗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于历史沧桑的感慨。
“蓄纳深无际,凭临势易高”两句,作者通过对岳阳楼的描述,展现出了这座古代建筑的雄伟壮观。“蓄纳深无际”形象地描绘了岳阳楼的纵深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凭临势易高”则表达了站在岳阳楼上俯瞰的豪迈之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青春关气象,白日散风涛”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这两句诗将春天的生机与白日的光明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风涛”一词也暗示了诗人在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有野张轩乐,何人续楚骚”这两句诗,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和诗歌的热爱。“轩乐”是指古代文人在亭台楼阁中的欢娱时光,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那些曾经在这个地方度过美好时光的古人的怀念之情。而“续楚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
最后两句,“古来川浸在,闲却汉阴槹”,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川浸”指的是河流湖泊,这里暗指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对比古今的变化,表达出对于过去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而“汉阴槔”则是一个典故,相传东汉时期的隐士焦先曾在此垂钓,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观,又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诗歌艺术的热衷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次韵酬通判刘兄岳阳楼见怀二首 其一》,由南宋诗人罗愿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189年前后,这是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内外动荡,国家局势紧张,罗愿作为南宋文人,对社会现象和个人际遇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慨。
罗愿是南宋著名学者、官员和文学家,他一生奔波于官场,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职,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非常关注。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与友人刘兄在岳阳楼上的唱和之作,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
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罗愿身处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内外交困,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罗愿将自己的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罗愿作为一名文人在这个特殊时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