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社礼成借用寺簿释奠诗韵呈诸同官

标题包含
春社礼成借用寺簿释奠诗韵呈诸同官
素餐深觉愧涟漪,后稷勾龙实吏师。 平土至今犹有頼,配天在昔盖多仪。 操豚底用勤巫祝,饷黍行看媚妇儿。 海内和平颂声作,登歌还有载芟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素餐:指不劳而食,形容无功受禄。这里诗人自嘲不劳而食,深感羞愧。 2. 涟漪:形容水面波纹荡漾的样子,比喻事物的痕迹或影响。 3. 后稷、勾龙:都是古代农业神祇,分别主管五谷种植和土地治理。 4. 平土:平整土地,指农田耕作。 5. 配天:指祭祀天地神灵。 6. 操豚:准备祭祀用的猪肉。 7. 巫祝:古代主持祭祀仪式的官员。 8. 饷黍:用新熟的黍祭神,表示敬意。 9. 媚妇儿:指取悦妇女和孩子,表示献祭的诚意。 10. 海内和平:全国安定和谐的局面。 11. 颂声:歌颂功德的声音,此处指百姓对国泰民安的赞美。 12. 登歌:指登上高台唱歌,这里指举行庆典活动。 13. 载芟诗:古代祭祀田地神灵的诗歌,此处借指诗人对国家丰收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社礼仪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农耕文化的敬仰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素餐深觉愧涟漪”开篇,以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为主题,表达了他们为土地奉献的精神。接着,诗人提到了后稷和勾龙这两位古代农业神祇,强调了他们在农耕文化中的重要性。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绘了春耕的情景,以及人们祈求丰收的愿望。诗人还提到了操豚、饷黍等习俗,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最后,诗人以“海内和平颂声作,登歌还有载芟诗”收尾,表达了对和平与丰收的热切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于农耕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生活的热情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春社礼成借用寺簿释奠诗韵呈诸同官》是宋代诗人罗愿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6年,即南宋时期。在这首诗中,罗愿以春社礼成为题,描绘了当时乡村的祭祀活动场景。 在这段时间里,罗愿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官职,致力于政务和教育事业。在他任职期间,他注重实地调查,了解民间疾苦,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他还曾出使金国,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坚守民族气节,展现了崇高的爱国情怀。此外,罗愿还是一位学者,他在经学、史学、文学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一时期,南宋正处于战乱纷争的时代。在北方,金国对南宋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在南方,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官僚腐败严重。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罗愿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关注民生,坚持文化事业,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