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木犀

标题包含
题木犀
老照轩前翠已空,却惊嘉树巧玲珑。 幽芬自出禅枝外,圆相长标法窟中。 过客莫辞三宿恋,道人已费十年工。 要须共结团栾坐,赏尽清秋面面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老的光照轩前面,绿色的树木已经消失,却意外地发现了精巧美观的大树。 清香自然地从禅意盎然的树枝间透出,圆形的图像长时间地象征着佛法的智慧。 路过的行人请不要嫌弃在这停留多日的留恋,修道的人已经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 我们应该一起聚集在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尽情领略秋天各处的风情。
去完善
释义
1. 老照轩:诗人描述他所在的书房。 2. 翠已空:指绿色的树木都已经凋零了。 3. 嘉树:指木犀这种美丽的植物。 4. 禅枝:僧侣修行的象征,这里指木犀的树枝。 5. 圆相:佛教中的圆相是指圆满的相状,在这里可能是指木犀花的形状。 6. 法窟:僧侣修行的地方,也可以指佛教经典。 7. 三宿恋:留恋不去的意思,这里是说不要错过了欣赏木犀的机会。 8. 道人:僧侣或隐者。 9. 十年工:指培养木犀花花费的时间精力。 10. 团栾:团团围坐在一起,这里的意思是一起欣赏木犀。 11. 面面风:从各个方向吹来的清风,形容欣赏木犀时的舒适环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罗愿的一首咏物诗,题目中的“木犀”指的是桂花。整首诗通过对桂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首联“老照轩前翠已空,却惊嘉树巧玲珑”,描述了诗人发现轩前的绿意已经消退,但却惊喜地发现了桂花这种美好的树木。这里,“翠已空”意味着季节的更替,而“嘉树”则代表了生命的延续和新生的希望。 颔联“幽芬自出禅枝外,圆相长标法窟中”,诗人以禅意的手法表达了对桂花芬芳香气的赞美。其中,“幽芬”是指桂花的香气,“禅枝外”寓意着桂花的香气是从心灵深处散发出来的,给人以宁静和慰藉;“圆相”则是佛教术语,用于形容佛性圆满无缺的境界,这里用来比喻桂花的形状和姿态。 颈联“过客莫辞三宿恋,道人已费十年工”,诗人告诫过客们不要嫌弃短暂的停留,因为种植桂花已经让得道之人付出了十年的时间。这里,“三宿恋”是对桂花的依恋之情,“道人”则是诗人的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劳动和付出的尊重。 尾联“要须共结团栾坐,赏尽清秋面面风”,诗人提倡大家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桂花,感受秋天的每一种风。这里,“团栾坐”是指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桂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和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桂花的赞美,揭示了生活的美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木犀》是南宋诗人罗愿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即宋朝的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罗愿是南宋的一位文人,他在政治上有所抱负,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在这段时间里,罗愿的生活并不顺利,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来表达他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题木犀》这首诗歌中,罗愿通过对木犀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在面对困境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他借木犀花的形象,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首诗反映了罗愿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经历的人生起伏,以及他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