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松雨平先生韵

标题包含
次松雨平先生韵
露下梧桐客梦醒,梦中犹记在滇城。寻山玩水连三月,听雨吟风过二更。斑白近来添老态,文章千古总虚名。何时更剪西窗烛,重把新诗与细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露水降落在梧桐树上,旅途中的我醒来,仍然记得在云南的那段时光。连续三个月探寻山水的奥秘,聆听雨声、感受风吹过二更天。而今满头白发增添了不少岁月的痕迹,虽然文章千古传颂却终究只是虚名。什么时候再能点燃那盏西窗之烛,再次细细品味那些新的诗篇呢?
去完善
释义
1. 次:这里是依韵唱和的意思,即按照对方的诗歌韵律和内容来创作回应的诗篇。 2. 松雨平先生:指云南(古称滇)的一位诗人或学者。 3. 露下梧桐:露是指夜间的露水;梧桐是古代的树木名,这里主要用来表示秋季。 4. 客梦醒:比喻从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世界。 5. 寻山玩水:形容游山玩水的雅趣和闲适生活。 6. 听雨吟风:指在风雨声中吟咏诗歌,表达诗人的情怀。 7. 斑白:形容头发花白,喻指年老。 8. 文章千古总虚名:意指文人墨客的文章无论多么出色,流传千年,终究只是虚名。 9. 西窗烛:指在西窗前点起的烛火,用以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 10. 重把新诗与细评:再次拿起新的诗篇仔细品味和评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展现出作者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开篇以“露下梧桐客梦醒”描绘出清晨的宁静景象,紧接着用“梦中犹记在滇城”传达出对遥远往事的回忆。接下来的两句“寻山玩水连三月,听雨吟风过二更”则表现出作者游历山水、享受自然的心情以及对诗歌的热爱。而“斑白近来添老态,文章千古总虚名”则揭示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名誉的淡泊态度。最后,诗人表达出对美好未来以及再次共同探讨诗歌的热切期望:“何时更剪西窗烛,重把新诗与细评。”整首诗歌情感饱满,语言优美,充满了深厚的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松雨平先生韵》是明朝诗人杨彝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 在嘉靖年间,杨彝生活在浙江嘉兴一带,他是一位热爱自然、关注民生的文人。在他的生活中,经常与友人一起游山玩水,探讨诗文。这首《次松雨平先生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明朝嘉靖年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江南地区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墨客。他们或寄情山水,或关注民生,以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这首诗中,杨彝通过描绘松、雨、平三个意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向往。他以松比喻坚韧的品质,以雨象征人生的波折,以平表达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这种情感与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他在那个时期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