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一声残角数声鸡,南斗高悬北斗低。多少行人度关去,东方曙色尚凄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残角:即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的号角。此指天未明时军营中所吹的画角之声。
2. 南斗:星名,位于天空南方,用作标志方位。
3. 北斗:星名,位于天空北方,常用作指示方向。
4. 关:此处指嘉峪关,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要隘,位处河西走廊的西端,为当时重要的军事重镇。
5. 曙色:曙光,清晨太阳将要升起时的天色。
6. 凄迷:形容景色凄凉迷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行旅图,诗人通过“残角”、“数声鸡”的声音描绘,展现了早上的宁静与祥和;接着通过对比“南斗高悬”和“北斗低”的天象,暗示了诗人所处的高地以及时间的流逝。然后,诗人以“多少行人度关去”的描述展现了人间百态,最后用“东方曙色尚凄迷”表达了自己观察的感受。整首诗把自然景象与人文关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早行旅途的生动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起》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彝所作,创作于明朝时期。在明初,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农民开始有了一定的生产自由,但赋税繁重、剥削严重,导致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期,杨彝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年轻时曾游历四方,见识过许多民间的苦难。他曾担任地方官员,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生活困苦。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民生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明朝初期,统治者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恢复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然而,这些改革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本质,因此民生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杨彝对此深感痛心,他将这种感受融入到诗歌创作中,表达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切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综上所述,《早起》这首诗是在明朝初期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人杨彝通过描述早起到晚耕的农民生活,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面貌和农民的艰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