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
小笠轻蓑卧短篷,晓歌楚曲和渔翁。
片帆自识归来路,借得清江一钓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着轻便的蓑衣躺在小船上,清晨歌唱着楚地的曲子配合渔夫。船帆自然地认得归家的路,借助清澈的江风进行垂钓。
去完善
释义
《归来》是南宋诗人陈必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小笠轻蓑:“小笠”指竹笠,即帽子;“轻蓑”指草衣,即蓑衣。这两者是渔民的常用装备。
2. 晓歌楚曲:“晓歌”是指清晨唱的歌谣;“楚曲”是指古代楚国地区的歌曲,这里泛指江南地区的地方歌曲。
3. 和渔翁:“和”是伴随的意思;“渔翁”是对渔民的尊称。这句诗的意思是,伴随着渔民一同歌唱。
4. 片帆:“片帆”指的是单帆的小船。
5. 自识归来路:“自识”是自我认知、自己知道的意思;“归来路”是回家的路。这句诗的意思是,这艘小船知道自己回家的路。
6. 借得清江一钓风:“借得”是借用、借助的意思;“清江”指清澈的江河;“一钓风”指的是垂钓的风情。这句诗的意思是,借用这清澈的江河,享受一下垂钓的风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生活画卷。首句“小笠轻蓑卧短篷”,通过小笠、轻蓑、短篷三个意象,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闲适生活。这种生活远离尘世喧嚣,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接着,“晓歌楚曲和渔翁”一句,则以悠扬的歌声和渔翁的身影为画面增色添彩,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接下来的“片帆自识归来路”,表达出诗人对于自己人生道路的坚定选择,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旅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最后的“借得清江一钓风”,则通过清江和钓风这两个意象,进一步强调诗人与世无争的心态,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整首诗以归隐为主线,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情怀,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归来》是南宋诗人陈必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无法确定,但大致可推测为宋孝宗至宋宁宗时期(约1163-1200年)。
陈必复在青少年时期即以才华出众而知名,但因科举失利,长期未能得志。他曾先后担任幕僚、县令等低级职务,生活颇为艰苦。由于陈必复的家族背景和个人的仕宦经历,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陈必复所处的时代,正值南宋后期,当时政治腐败,军事不振,民生疾苦,内忧外患不断。诗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对现实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体验。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普通百姓的同情。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在《归来》一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