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僧房

标题包含
僧房
结庐修竹里,身外世缘轻。 滑几浄如拭,小窗低更明。 夜深留佛火,人静听钟声。 共拨炉灰坐,跏趺对短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修竹林间筑室而居,世俗纷扰都已远离身心。 几案光滑洁净如同擦拭过,小窗低矮却更显明亮。 夜深时分,燃起佛火;人静之时,聆听钟声。 一起拨弄炉灰,盘腿坐在短灯下,与佛为伴。
去完善
释义
1. 结庐:在此指修建房子或建立居住的地方。 2. 修竹:修长挺拔的竹子。 3. 世缘:佛教用语,指的是人世间的缘分与牵绊。 4. 滑几:光滑的几案。 5. 净如拭:洁净如同擦拭过一般。 6. 小窗:狭小的窗户。 7. 低更明:即使窗户较小,光线仍然明亮。 8. 佛火:指寺庙里的香火。 9. 钟声:寺院的钟声。 10. 拨炉灰:指把炉灰扒开,使炉火更加旺盛。 11. 跏趺:佛教的一种坐姿,即盘腿而坐。 12. 短檠:矮小的灯架。
去完善
赏析
《僧房》是南宋诗人陈必复创作的一首描绘僧院生活的诗作。全诗紧扣“僧房”主题,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了作者清幽的心境和对禅宗生活的向往。 首联,“结庐修竹里,身外世缘轻”,写的是僧房的位置和作者的身心状态。诗人选择了一个隐藏在修竹深处的居所,这恰恰暗示了他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意愿。同时,这里用了“身外世缘轻”来表达自己的超脱心态,体现了他对尘世杂念的摒弃。 颔联,“滑几浄如拭,小窗低更明”,描述了僧房的内部环境。在作者看来,这个简陋的小屋却显得如此干净明亮。通过对比视角,强调了诗人在这清苦生活中的泰然自得。滑几表示光滑的桌子,小窗则意味着空间的狭小,但这样的环境与修禅悟道十分契合。 颈联,“夜深留佛火,人静听钟声”,继续刻画了僧院的氛围。在深夜时分,诗人仍然守望着那微弱的佛火,表现出了虔诚的心志。而当周围一片寂静时,钟声就显得格外清晰悠扬,勾起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尾联,“共拨炉灰坐,跏趺对短檠”,传达出诗人与同道之人共同探讨佛学、修行的场景。他们围坐在炉火旁,拨弄着炉灰,形如僧人的跏趺坐姿,庄重而又平静。这里,作者以“短檠”自喻,意指学识和修养方面的不足,表达了继续努力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有对僧院清幽环境的描绘,又有作者内心世界和对禅修生活的思考。整首诗格调高雅、意境深远,展现出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僧房》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一首描绘僧房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后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诗歌创作逐渐回归生活化和自然化。 陈必复这一时期的创作深受禅宗影响,其个人经历及人生际遇也与佛教有着密切关联。早年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及第,之后对功名产生厌倦,转而潜心文学和宗教。在此期间,他曾在寺院中居住并结识了许多僧人,与他们共同探讨禅理,体验佛门生活。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南宋时期佛教发展迅速,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出家为僧,以寻求心灵的慰藉。陈必复这一时期的创作正是受到这样的时代风气的影响,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宗教境界的追求。 综上所述,《僧房》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陈必复个人的人生际遇以及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陈必复在诗歌中所展现出的禅意和空灵之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