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苇迳

标题包含
苇迳
苇迳通支港,舟行倚岸斜。 晓沙含宿雨,老树著疏花。 岁月春城暮,人烟水驿赊。 仍年为客恨,飘泊祇堪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流沿岸芦苇丛生,小支流与主干相通;坐船行进时,常常紧靠岸边缓缓行驶。 清晨的沙滩上还残留着昨夜的雨痕,老树上稀稀落落开放着几朵花。 随着岁月的推移,春天渐渐走向黄昏,繁华的城市和寂静的水乡融合在一起。 我常年在外漂泊,孤独无依,生活艰难令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释义
《苇迳》:元朝诗人陈必复创作的一首描绘水乡风光的诗。 1. 苇迳:指长满芦苇的小径或水道。 2. 支港:从主干河流分出的小河。 3. 倚岸斜:指船只沿着水岸倾斜行驶。 4. 晓沙:早晨的沙滩。 5. 宿雨:隔夜的雨。 6. 老树著疏花:指古老树木稀疏地开着花朵。 7. 春城:春天的城市。 8. 人烟:人们的居住点,泛指人群和住户。 9. 水驿:水路交通的驿站。 10. 赊:遥远。 11. 年为客恨:常年离家在外,漂泊不定而产生的愁绪。 12. 飘泊:四处流浪,无定所。 13. 祇堪嗟:只能感叹。
去完善
赏析
《苇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必复在一条由芦苇形成的小径上,乘坐小船前行,沿途看到的美景及引发的感慨。首联“苇迳通支港,舟行倚岸斜”,写出了小径通往支流的场景,小船沿着河岸行驶,形象生动。颔联“晓沙含宿雨,老树著疏花”,描述了清晨的沙滩还残留着夜雨的痕迹,古老的大树上稀疏地开着花朵,这一景象富有生活气息。颈联“岁月春城暮,人烟水驿赊”,概括了时间流逝,春城的傍晚时分,沿途的水驿边上住家稀少,表达了诗人奔波劳碌、离群索居的生活状态。尾联“仍年为客恨,飘泊祇堪嗟”,则抒发了诗人为客多年,漂泊无依的哀愁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苇迳》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 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金国南侵,国土沦丧,民众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必复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民生关怀。他在诗中写道:“苇迳无人迹,横塘有雁群”,描绘了战乱时期荒凉、萧瑟的景象,反映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陈必复一生辗转流离,曾任职于福建泉州、江西信州等地。他生活俭朴,性格刚直,关心民间疾苦。他的许多诗篇都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爱。在《苇迳》这首诗中,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民生百态,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