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书事
天气如春盎,连朝未有霜。
数蝉嘶老木,一鸟渡寒塘。
风竹写晴影,水花临晓妆。
静中观物化,此意等羲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如同春天的气息,连续几天的早晨都没有出现白霜。
有几只蝉在古老的树木上鸣叫,一只水鸟在水塘边寻找食物度过寒冷的时光。
风吹过的竹林投射出晴天的影子,水面的花朵映照着晨曦的美丽妆容。
在这宁静的时刻观察万物的变化,这种意境就像古代传说中的伏羲和黄帝一般超凡入圣。
去完善
释义
1. 连朝:指接连几天的意思。
2. 数蝉嘶老木:数蝉,表示几只蝉;嘶,鸣叫之意;老木,指的是古老的树木。
3. 一鸟渡寒塘:一鸟,表示一只鸟;渡,经过、越过;寒塘,寒冷的水塘。
4. 风竹写晴影:风竹,风吹过的竹子;写,映照;晴影,晴朗的倒影。
5. 水花临晓妆:水花,水上的波纹;临,靠近、接近;晓妆,清晨的妆容。
6. 静中观物化:静中,安静之中;观,观察;物化,万物的变化过程。
7. 羲黄:伏羲和黄帝,古代传说中的两位文化英雄。
去完善
赏析
《山中书事》是一首描绘山间景色的诗,诗人陈必复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山间的景色。在诗中,陈必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其宁静致远的境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天气如春盎,连朝未有霜”,描述了春天的气候温暖宜人,连续几天都没有出现霜冻。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氛围,同时也暗示出诗人身处的环境是远离尘嚣的山间。
颔联“数蝉嘶老木,一鸟渡寒塘”,描绘了山林中生活的动物们。数只知了在古老的大树上鸣叫,一只水鸟在寒冷的池塘边嬉戏。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山林间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颈联“风竹写晴影,水花临晓妆”,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春风拂过竹林,留下阳光投射的斑驳光影;水花倒映着清晨的阳光,如同美丽的妆容。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尾联“静中观物化,此意等羲黄”,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诗人认为,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中,才能观察和体会到万物的变化。这种心境如同上古时代的伏羲、黄帝那样,超脱世俗,达到心灵的宁静。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书事》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之中寻求宁静的心境。
创作时间:公元1195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金兵南下侵扰江南地区,国家动荡不安。
人生际遇:陈必复因战乱避居于山中,他曾在朝廷担任官员,但在动乱时局下选择隐退。他在山中过上了简朴的生活,以读书为乐,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军事薄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文人士大夫在国家危难之际,纷纷投身于抗金斗争。然而,也有像陈必复这样的文人选择归隐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
综上所述,《山中书事》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的乱世之中,诗人陈必复因为战乱而选择隐居山中,通过读书和写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