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松江

标题包含
松江
嗟我赋归役,怜君尚滞留。 江风借行色,山月伴离愁。 天地日以肃,星辰夜欲浮。 东篱菊花约,莫易负清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感叹我的离家之役,怜悯你的孤单留连。 江风吹送出行人的身影,山月陪伴着离别之情。 天地间日渐萧瑟,星辰在夜空仿佛浮动。 东篱的菊花之约,别辜负了这美好的秋天。
去完善
释义
1. 嗟:感叹词。 2. 赋归役:指服劳役而被迫离家。赋,服。归役,离家服役。 3. 怜:怜悯。 4. 江风:江上的风。 5. 借:这里指顺应,随着。 6. 行色:出行的景象或情绪。 7. 山月:山间的月亮。 8. 离愁:离别的忧愁。 9. 肃:严肃,庄重。 10. 星辰:星晨,星星。 11. 浮:浮动,飘荡。 12. 东篱:东边的篱笆,借指家中。 13. 菊花约:与菊花相关的约定,如赏菊等。 14. 莫易:不要轻易。
去完善
赏析
《松江》一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离别之际的感慨和思念之情。首联“嗟我赋归役,怜君尚滞留”表达了诗人感叹自己的离去,而对友人未能一同归去的惋惜。颔联“江风借行色,山月伴离愁”描绘了江景中的离别气氛,江风和山月的意象烘托出离别时的惆怅心情。颈联“天地日以肃,星辰夜欲浮”写天地间景象的变化,揭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分离的现实。尾联“东篱菊花约,莫易负清秋”则寓意着两人别离后的约定,勿忘在金秋时节赏菊花的誓言。整首诗情真意切,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友情和浓重的离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松江》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陈必复在晚年时期创作的。 陈必复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朽、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由于金朝的入侵,南宋朝廷被迫南渡,偏安一隅。在这个特殊时期,陈必复作为一名爱国文人,对于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一生沉浮宦海,曾在京城担任过官职,后来因战乱回到家乡。在家乡期间,陈必复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这使他更加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安危。 在创作《松江》这首诗时,陈必复可能已经年迈,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分。他以松江为背景,通过描绘江水的奔腾不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的来说,《松江》这首诗展现了陈必复作为一位爱国文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