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晴小步

标题包含
雨晴小步
蚕月家家静,村流处处深。 草分两岸色,竹覆半池阴。 少饮亦微醉,独行还自吟。 儿童怪相问,争识野夫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月里家家户户都很安静,乡村溪流各处都很深。 青草分别两岸的颜色,竹子覆盖半个池塘的阴影。 喝得很少也会有些微醺,一个人行走还在自我吟咏。 孩子们奇怪地看着我询问,争相认识这个山野村夫的内心。
去完善
释义
1. 蚕月:指农历三月,是蚕事开始的月份。 2. 村流:村庄附近的小溪或小河。 3. 草分两岸色:此句意为河两岸的草地颜色不同。 4. 竹覆半池阴:竹子遮挡了半个池塘的阳光。 5. 微醉:稍微有些醉意。 6. 独行:独自走路。 7. 儿童怪相问:孩子们奇怪地询问我。 8. 野夫:乡野之人,作者自喻。
去完善
赏析
《雨晴小步》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首联“蚕月家家静,村流处处深”点明了时间背景为养蚕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碌而宁静地进行着农事,乡村的小溪流水潺潺,加深了农村生活的恬静气氛。颔联“草分两岸色,竹覆半池阴”通过描述两岸的草色和竹林倒映在水中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池塘的美景。颈联“少饮亦微醉,独行还自吟”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即便只是少量饮酒也会微醺陶醉,并且边走边吟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尾联“儿童怪相问,争识野夫心”则通过儿童的好奇询问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农村,但内心依然保持着文人墨客的雅致与才情。整首诗将田园风光、人情冷暖及个人情怀融为一体,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晴小步》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传世之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南宋王朝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兵入侵,家国沦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陈必复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担任地方官员,为百姓谋福祉。然而,他也曾因为直言不讳地抨击朝政而遭到贬谪。这种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朝廷的腐败、官僚的腐化堕落以及民间的疾苦都深深触动着陈必复的心灵。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作品,揭示社会的种种弊端,唤起人们的觉醒。这首《雨晴小步》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