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后山诗

标题包含
读后山诗
百世人参杜陵句,一灯晚得后山传。 天寒霜重隼孤击,木落江空花自妍。 绝代文章惊此老,半生心力尽他年。 后来不作嗟谁继,古意凄凉付断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话译文: 百年世上的品评就像杜陵的诗句一样精炼,一盏孤灯也能照亮后人研究的热情。寒冷的天气中,独飞的鹰隼展翅一击,落叶纷飞,江水空旷,花儿依然独自美丽。那些足以惊艳世代的文章,耗费了作者半生的心血,而如今这些努力已经化作了往日的回忆。后来的人们不再作出这样的作品,我们又能去责备谁呢?只能将这沧桑的古意寄托在那泛黄的书页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百世:世世代代。 2. 杜陵:即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杜陵是杜甫的别号。 3. 一灯:一盏灯火。这里指微弱的亮光或微弱的影响。 4. 后山:宋人陈师道(1053-1101)字无己,号后山居士。他是北宋的一位著名诗人,擅长写古体诗和近体诗。 5. 天寒霜重:天气寒冷,霜露较重。 6. 隼(sǔn):一种猛禽,以其他鸟类和小兽为食。 7. 木落江空:树木凋落,江水显得更加空旷。 8. 花自妍:花儿自然地盛开。 9. 绝代:空前绝后的。 10. 嗟(jiē):叹词,表示叹息。 11. 古意:古代诗歌的情调或风格。 12. 断编:散乱的书页,借指诗文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陈必复对后山诗的独到见解和深深的感慨。首联通过对比杜甫和后山的诗,强调后山诗在百世人中的地位。颔联描绘出霜重天寒中,隼鹰孤独地飞翔,江面空旷无依时花儿却独自绽放的景象,形象地表达出后山诗人在艰难环境中仍坚持创作的精神风貌。颈联进一步赞美后山的文章惊人和用心良苦。尾联则发出了对后继无人的担忧,传达出作者认为古风古韵正逐渐消亡的忧虑之情。整首诗既有对后山诗的赞誉,又有对文学传统衰退的担忧,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歌鉴赏力和独具匠心的创作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后山诗》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1279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南宋正面临着蒙古大军的侵略,社会动荡不安。 陈必复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一生却并不顺利。他的父亲在战争中牺牲,家庭因此陷入困境。为了生计,他不得不放弃学业,投身于社会。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腐败,这使他更加坚定地追求真理和正义。 在这个时代,文人墨客们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陈必复也不例外,他通过阅读后山诗,感受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读后山诗》,以此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