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东野故居
郭外有村名孟堡,旧传君此卜幽栖。
草荒东野千年宅,水绕南山一曲溪。
人物不生诗渺渺,秋风无语恨凄凄。
可怜如许衣冠士,不为留祠向竹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城外有个叫孟堡的村子,过去听说您在这里选择幽静的环境居住。东边田野里杂草丛生,古老的房子已经破败;南边山脚下有一弯溪流蜿蜒流淌。虽然村子里的人烟稀少,但诗歌的意境却让人陶醉;秋天的风吹过,无声地诉说着深深的遗憾和哀伤。可惜的是,像您这样的文化人士却没有留下自己的纪念祠堂,让后人敬仰和凭吊。
去完善
释义
1. 郭外:指城郭之外的地方。
2. 孟堡:可能是陈必复的朋友东野的别号。
3. 卜幽栖:选择幽静的地方居住。
4. 千年宅:形容历史悠久的老房子。
5. 曲溪:曲折的小溪。
6. 渺渺:遥远的样子。
7. 竹西:代指高雅脱俗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通过描绘东野故居的景色,表达了对诗人曾在此地隐居生活的怀念。首联描述了故居周围的村子以及传闻中诗人的隐居生活。颔联通过“草荒”和“水绕”两个画面,展现了故居的历史变迁和人世沧桑。颈联则用“诗渺渺”和“恨凄凄”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怀旧之情。尾联以“衣冠士”自喻,表达了对逝去的诗人和历史的惋惜与无奈。整首诗以诗人的视角回顾了东野故居的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思和对故人的深切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过东野故居》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必复在重游老朋友东野故居时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愈发强烈。
在陈必复的一生中,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失利,仕途并不顺利。这使得他对民间的疾苦有较深的体会,也对社会的黑暗面有更敏锐的洞察力。他的诗歌创作常常反映民间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问题。这首《重过东野故居》也是如此,通过描绘东野故居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故友的怀念之情。
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正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金国对南宋的侵略使得国家局势紧张,而朝政则被权臣韩侂胄把持,导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对东野故居的重访,表达了对过去友情的怀念以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忧思。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陈必复的诗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