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东吴逆旅

标题包含
东吴逆旅
他乡又寒食,牢落动归心。 世事少如意,明时无赏音。 江湖千里客,桑柘一春深。 昨夜还家梦,西窗见绿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异乡度过寒食节,孤独失落引发思归之心。 世间事情很少如人意,贤明的时代没有知音赏识。 流浪在江湖间千里的过客,桑树和柘树的春天愈发浓郁。 昨晚梦见回到家中,在西窗看见绿荫满窗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东吴:这里指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因其位于长江下游的东南方,故称“东吴”。 2. 逆旅:旅馆的意思。 3. 他乡:异乡,指的是离开家乡的地方。 4.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日或两日,禁火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5. 牢落:孤独失意的样子。 6. 归心:思归的心情。 7. 明时:政治开明的时代。 8. 赏音:知音,了解自己的人。 9. 江湖:江河湖泊,这里泛指江南水乡。 10. 千里客:离家千里的人,这里是作者自指。 11. 桑柘:桑树和柘树,这里代指江南的农村风光。 12. 一春:整个春天。 13. 西窗:西边的窗户。 14. 绿阴:绿树成荫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东吴逆旅》描绘了一幅游子思乡的画卷。诗人身处他乡,孤独地度过寒食节,使得本就因远离家乡而强烈的思乡之情愈发浓重。诗的前两句表达了异乡漂泊之苦,“他乡又寒食”写出客居异地的现实境遇,“牢落动归心”则传达了思念故乡、渴望回归的复杂情感。 接着,诗人以"世事少如意,明时无赏音"诉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在太平盛世却难遇知音,这一方面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和无奈,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随后,诗人用“江湖千里客,桑柘一春深”写出了自身羁旅江湖的生活状态,虽然辗转不定,但仍满怀希望。“一春深”意味着时间在流逝,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始终不变。 最后,“昨夜还家梦,西窗见绿阴”诗人梦中回到故园,目睹家园西窗下的绿树成荫,意味着诗人虽然身在他乡,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却在梦境中得到短暂的慰藉。此句既抒发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也揭示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总的来说,全诗通过寄寓个人经历与感慨,把作者身处他乡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明的游子思乡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吴逆旅》是南宋诗人陈必复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中期,即公元1150年至1200年之间。 在陈必复创作这首诗歌的时期,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江南地区的水乡风光更是美不胜收。陈必复作为南宋文人,游历江南,感受到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遂以诗记之。 陈必复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多以诗词歌赋抒发胸臆,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观念。因此,《东吴逆旅》这首诗也是陈必复当时生活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他的个人经历和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