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西斋几
半枕午窗梦,一声啼鸟清。
雨深花有恨,春老柳无情。
退觉身名重,闲知世事轻。
杜门非谢客,懒甚阙将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午睡时光在窗边小憩,偶尔传来声声鸟鸣,如洗濯心灵的清流。雨水沉重令花朵凋落,春天逝去,柳树却依旧盎然无情。逐渐发现淡泊名利更显得自身珍贵,闲散生活让世间纷扰变得轻松。闭门并非谢绝宾客,而是厌倦了迎来送往的繁琐和慵懒到极致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释义
1. 午窗:正午的窗户。
2. 啼鸟:鸣叫的鸟儿。
3. 雨深:指春雨绵绵。
4. 春老:春天的末段时期。
5. 退觉:隐退的感觉。
6. 身名:名声与地位。
7. 闲事:无关紧要的事务。
8. 杜门:关门不出,此处指闭门静思。
9. 谢客:谢绝宾客来访。
10. 懒甚:非常懒惰。
11. 阙将迎:不再应酬交际。阙,通“缺”;将迎,泛指迎来送往。
去完善
赏析
《书西斋几》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歌。首联描述了在春天午后,诗人于书斋中梦见美好事物;颔联则通过春雨与花朵、春末与柳树的对比,表达出春天的美丽与无常。颈联表达了诗人在退隐后的心境变化,认为身心放松方能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的轻重。尾联进一步强调诗人闭门并非拒绝交流,只是懒惰地逃避繁杂的应酬。整首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摆脱世俗纷扰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西斋几》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必复所作。陈必复生于1159年,卒于1217年,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和文人,曾担任过国子监祭酒等职位。他的诗才横溢,作品风格独特,在当时文坛享有较高声誉。
在创作《书西斋几》这一时期的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陈必复生活在南宋政权偏安江南的历史背景下。当时金兵南下,中原战乱频繁,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作为一位文人官员,陈必复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一方面关注国家兴亡,忧国忧民;另一方面则寄情山水,抒发个人情志。
在这首诗中,陈必复以书写西斋几案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他通过描绘书房一角的几案,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场景和精神追求。同时,也体现出他在时代洪流中坚守信念,努力寻求心灵慰藉的心态。总之,这首《书西斋几》展示了一位南宋文人学者在面对历史动荡时的深沉思考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