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崇德
落日挂征帆,西风客袂单。
灯明村店近,船重水程宽。
芦蓼作秋意,汀洲生晚寒。
钟声烟外寺,山色梦中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即将落山,挂在远行的船只上,秋天的西风使得旅客感到孤单。灯火照亮了临近的小村庄和店铺,行船在水路中显得格外宽敞。秋天的意境在芦苇和水蓼间呈现出来,夕阳下的沙洲透露着丝丝寒意。烟雾外的寺庙传来钟声,梦中的山色也仿佛就在眼前。
去完善
释义
1. 落日: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通常指傍晚时分。
2. 挂:此处表示太阳即将落下地平线。
3. 征帆:远航的船只,这里指的是作者所乘坐的船只。
4. 西风:秋冬季节从西方向东刮的风,这里点明了季节为秋天。
5. 客袂单:袂是衣袖,客袂单表示诗人作为游客感到孤单。
6. 灯明:灯火明亮。
7. 村店:乡村的小店或客栈。
8. 船重:船只载重较大,这里用来形容船只行驶在水上的稳定感。
9. 水程宽:路程是指水面宽阔,意味着河道较为宽广。
10. 芦蓼:芦指芦苇,蓼是一种草本植物。两者都是秋天的象征,这里用来描绘秋季的景象。
11. 汀洲:水中小洲,这里用来描绘水域中的陆地。
12. 晚寒:夜晚的寒冷感觉。
13. 钟声:寺庙里的钟声。
14. 烟外寺:远处的烟雾中的寺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必复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在舟行崇德时的所见所思。
“落日挂征帆,西风客袂单。”首联描绘了落日和西风映衬下的旅途景象。诗人以“挂”字形容落日,形象地展示了夕阳如挂的意境;“客袂单”则传达了旅途中孤独的气氛。
“灯明村店近,船重水程宽。”颔联中,明亮的灯火照亮的村店表明行程已至目的地附近,而船重意味着航程颇远。这两句诗写出了旅程的变化和进展。
“芦蓼作秋意,汀洲生晚寒。”颈联通过描绘沿途所见的芦苇和水边的汀洲,传达了秋天的气氛和傍晚的寒冷。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传达季节感和时间感。
“钟声烟外寺,山色梦中看。”尾联则借助于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进一步营造了旅途的氛围。钟声从烟雾缭绕的远方传来,山色在朦胧之中仿佛如梦中所见。这种静谧而略带迷离的境界,让整首诗增添了幽深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行崇德》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七言绝句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60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家形势日益危急,北方领土丧失殆尽。
在诗人生涯方面,陈必复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文学、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然而,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而是辗转于各地,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末年,由于金国和蒙古的侵略,国家疆土不断缩小,百姓生活困苦。与此同时,儒家思想逐渐没落,佛、道两教兴起,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在这种背景下,陈必复的诗作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也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