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接砌斜通径,缘篱矮结墙。
地卑蜗篆壁,山暖蜜分房。
过雨林亭静,落花春昼长。
幽居差省事,犹有课诗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曲折的小路向前延伸,围墙沿着篱笆低低地搭建。
地势低洼的地方蜗牛在地上爬行,山的温暖使得蜂蜜四处分散。
雨过后林中的亭子显得格外宁静,春天的白天伴随着花瓣飘落而漫长。
居住在幽静的地方可以减少琐事,但还是要忙着督促诗歌的创作。
去完善
释义
1. 砌:台阶;
2. 通径:通向庭院的小路;
3. 缘篱:顺着篱笆;
4. 矮结墙:低矮的围墙;
5. 地卑:地势低洼;
6. 蜗篆壁:蜗牛爬行的痕迹形成墙壁纹理;
7. 山暖:山中温暖的环境;
8. 蜜分房:蜜蜂分出巢穴的地方;
9. 过雨林亭静:雨后树林中的亭子显得格外宁静;
10. 落花春昼长:春日里落花飘零,白天时间感觉很长;
11. 幽居:深居简出的生活;
12. 差省:稍微减少;
13. 犹有:仍然有;
14. 课诗:学习诗歌创作。
去完善
赏析
《山居》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情景与心境。“接砌斜通径,缘篱矮结墙”写出居所环境的特色,以阶梯和围墙勾画出现实而宁静的居住空间;“地卑蜗篆壁,山暖蜜分房”则借“蜗篆壁”、“蜜分房”等形象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繁荣景象。这两句不仅表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
“过雨林亭静,落花春昼长”中,诗人巧妙地将动态与静态的景象结合,塑造出浓郁的春日氛围。“过雨林亭静”表现山林在雨后显得更加宁静,而“落花春昼长”则是通过对落花景象的刻画,渲染出春天的气息,同时突显出时光的流逝。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画面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追求平静生活的心态。
最后两句“幽居差省事,犹有课诗忙”表达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恬淡与宁静。在远离尘嚣的山居生活中,诗人依然忙碌于创作诗歌,这种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精神风貌。整首诗凭借其精炼的描绘、富有情味的画面以及丰富的意境,展现了诗人陈必复对于隐居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是南宋诗人陈必复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隐居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之情。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避世隐居,以求心灵的慰藉。陈必复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在山中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山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这段时间里,陈必复的人生际遇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他曾一度担任官职,但因战乱而失去了工作,最后选择在山中隐居。他在这段时期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林生活的诗篇,如《溪居》、《山行》等,这些作品都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
在陈必复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历史时期。金兵南下,使得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家局势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归隐山林,寻求心灵的安宁。陈必复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诗文寄托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人生理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