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月十三日偶成

标题包含
五月十三日偶成
富贵真同一蚁丘,宠荣多处独多忧。 静观草木自生意,晚爱溪山多胜游。 竹岂有情那得醉,鸡宁解语亦能愁。 纷纷数子成何事,只合求田问舍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荣华富贵如同蚂蚁巢穴,盛宠荣华之地却充满忧虑。 静静地观察自然生长,傍晚时分喜欢游览山水胜景。 竹子岂能感受情感而无法沉醉其中,小鸡也能理解语言而产生忧愁。 众多人追求功名究竟所为何事,只是为了求取田地安居罢了。
去完善
释义
1. 富贵:指金钱地位的富有和高贵。 2. 蚁丘:蚂蚁巢穴,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地位低微的人。 3. 宠荣:荣誉、地位等带来的特权与享受。 4. 生意:生命力和生机,这里指草木生长的景象。 5. 晚爱:晚年喜欢。 6. 胜游:美好宜人的游览。 7. 竹:竹子,诗人借竹子的特点表达其情感。 8. 情:感情、情绪。 9. 宁:宁可、宁愿。 10. 解语:指理解他人言语的意思。 11. 纷纷:混乱、繁多。 12. 数子:一些人。 13. 成何事:做成什么事情。 14. 合:应该、应当。 15. 求田问舍:购买田地置办家产,表示向往田园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五月十三日偶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中的“富贵真同一蚁丘”和“宠荣多处独多忧”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俗荣华的态度。他认为,荣华富贵如同蚁丘一般渺小,而身处其中的人反而要承受诸多忧愁。这种思想显然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俗的价值观。 接下来的“静观草木自生意,晚爱溪山多胜游”则是描述了诗人享受自然的宁静生活,体现了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同时,这也表明诗人重视心灵的自由和真实的情感。 “竹岂有情那得醉,鸡宁解语亦能愁”这两句采用拟人手法,通过“竹”“鸡”两种物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思考:生命皆有情趣,即使是无生命的物体也能让人感受到其存在的意义。诗人借此传达了一种以理性看待世间万物的心态。 最后两句“纷纷数子成何事,只合求田问舍休”则是对那些追名逐利者的讽刺与批判。诗人认为这些人忙碌一生,到头来却一事无成,不如早些过上安稳恬静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呈现了诗人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独立思考与平和心态,凸显了其清新脱俗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月十三日偶成》是南宋著名诗人陈必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96年左右,当时南宋朝廷在岳飞、辛弃疾等人的努力下,实现了南方的相对和平稳定。 陈必复是南宋时期的一位书生,一生勤奋好学,但屡试不第,壮志未酬。他生活在金兵南下的动荡时期,亲眼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对国家前途深感忧虑。虽然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仍然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 这首诗是陈必复在五月十三日这一天偶然创作的。在这首诗中,陈必复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感慨。他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