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响应寺

标题包含
响应寺
步屧穷幽讨,扶筇上碧尖。 山高秋易瘦,瀑小雨方添。 寺老僧单少,潭深庙祀严。 平生丘壑志,爱此结茅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信步探寻幽深处,手拄竹杖攀登山峰。 秋天山高峰峻,瀑布潺潺小雨中增添新韵。 古寺苍老僧人稀少,潭水深奥庙宇肃穆。 平生素有山水之志,喜爱在此筑屋结庐。
去完善
释义
1. 步屧(xie):屐,木底鞋,此处指行走。 2. 穷幽讨:探索深幽的地方。 3. 扶筇(qiong):拿着竹杖,此处指登山。 4. 碧尖:形容青翠的山顶。 5. 秋易瘦:秋天山景逐渐变得萧瑟。 6. 瀑小:瀑布细小。 7. 雨方添:下雨使得瀑布更加丰满。 8. 寺老:寺庙历史悠久。 9. 僧单:和尚稀少。 10. 潭深:水深。 11. 庙祀严:祭祀严谨。 12. 平生丘壑志:一直以来都喜欢山水风光。 13. 结茅檐:搭建茅草屋檐,表示在此地居住。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步屧穷幽讨,扶筇上碧尖”,表达了诗人寻访古寺的情景。通过“步屧”“扶筇”描绘出诗人行走山间,攀登高峰的决心和行动,表现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颔联“山高秋易瘦,瀑小雨方添”中,“秋易瘦”寓意着秋天的山色愈发淡薄,而“瀑小雨方添”则形象地描绘出秋雨降落时瀑布水流变大的景象。诗人以柔美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四季变换和生机勃勃的气象。 颈联“寺老僧单少,潭深庙祀严”主要描述了古寺的风貌。寺庙虽古老但僧侣虔诚,深邃的水潭反映出庙宇祭祀的庄严神圣。诗句呈现了一种古朴庄重、超脱尘世的宗教氛围。 尾联“平生丘壑志,爱此结茅檐”表明诗人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两句话中,作者将自己的丘壑之志与钟爱山林的心情相互交织,传递出一种内心世界的执着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响应寺》是南宋著名诗人陈必复的一首描绘寺庙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187年,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在这个时期,陈必复正生活于战乱纷扰、社会动荡的年代。他的故乡临安(今浙江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见证了南北两朝的交替更迭。陈必复身处于这种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亲身经历了家国之悲、山河之恸,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日益浓郁。他寓情于景,借寺咏志,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热爱和思念。 当时,禅宗佛教在中国兴起,许多文人士大夫崇尚禅宗思想,寻求心灵的慰藉。受此影响,陈必复也深入研读禅宗经典,尝试通过禅修来排遣内心忧虑。《响应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在佛门净地寻找到的心灵安宁。 在诗中,陈必复通过对响应寺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自然景色和禅宗生活的向往。他不仅关注庙宇的建筑、佛像的神韵,还对寺院的钟声、僧人的诵经声以及竹林的清影等细节进行刻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禅境之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