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道中
叶老蚕登箔,泥肥燕葺窠。
晓风帆腹饱,夜雨柂梢高。
久客交游少,一春行役多。
短蓬终日坐,煮茗读离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叶落蚕茧上箔,泥土肥沃燕子筑巢。
早晨的风吹鼓船帆,夜晚的雨滴使舵杆更高。
长久离家交游稀少,整个春天奔波辛劳。
在这短暂的篷船上整日静坐,烹煮茶汤细读《离骚》。
去完善
释义
1. 叶老蚕登箔:箔,指养蚕用的竹席或苇席。这句诗是说桑叶已老,蚕已经爬上了养蚕的箔。
2. 泥肥燕葺窠:燕,燕子;窠,巢穴。这句是说燕子在肥沃的泥土上筑巢。
3. 晓风帆腹饱:意思是早晨的风吹着船帆,让船儿得以顺利行驶。
4. 夜雨柂梢高:柂,船尾的舵;梢,桅杆的尖端。这句是指夜晚下雨时,舵手们在雨中操控船舵,使船在风雨中稳定航行。
5. 久客交游少:长期离家在外的人,交往的朋友就会减少。
6. 一春行役多:整个春天都在不停地奔波劳碌。
7. 短蓬终日坐:短蓬,一种有篷的小船;整日坐在小船上。
8. 煮茗读离骚:煮茗,煮茶;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抒发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吴江道中的所见所感。首联“叶老蚕登箔,泥肥燕葺窠”通过对桑叶的描绘,反映出此时已是晚春时节,而燕子忙着筑巢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这一景象为诗人的行程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颔联“晓风帆腹饱,夜雨柂梢高”描述了航行江上的景象。清晨,随着顺风而来的微风鼓起船帆;入夜,又因船头的转动避过雨滴。这里的“帆腹饱”和“柂梢高”都是生动的细节描绘,既展现了水乡的特色,又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颈联“久客交游少,一春行役多”抒发了诗人作为旅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由于长期在外游历,与朋友间的交往逐渐减少,而春季的行程也格外繁忙。这两句凸显了诗人内心对故乡、友情的眷恋之情。
尾联“短蓬终日坐,煮茗读离骚”则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愿望。在这简陋的舟篷中度过每一天,烧水煮茶,品读《离骚》,足以体现诗人逃离世俗纷扰、寻求精神宁静的心志。整首诗以景物描绘为主,情感抒发为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让人感受到了诗人深沉而又忧郁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江道中》是南宋著名诗人陈必复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南宋王朝内外交困,面临着金兵的侵扰和国内政治斗争的双重压力。陈必复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尚书省检法官等职,但因不满当时朝廷的腐败和政治斗争,逐渐远离权力中心,开始四处游历,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一时期,陈必复游历了江南各地,领略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他在吴江道中,看到江水滔滔,帆船点点,两岸风光无限,不禁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吴江道中》。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