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駉
乍见语相合,苦吟心更亲。
老于琴得趣,隠与牧为邻。
一夜檐花雨,十年江树春。
所交半湖海,恨晚识斯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初次交谈即感觉投缘,反复推敲情感更深。
晚年弹奏古琴寻乐趣,归隐田园与牧民比邻。
连夜檐下花瓣飘雨,十年江边树木春风。
结交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遗憾的是认识这个人太晚了。
去完善
释义
1. 张君:作者在诗题中提及的“张君”,即诗中的“张駉”,为作者的一位朋友。
2. 乍见:初次见面,表示与张君相识时间不长。
3. 语相合:指二人谈话投机,意趣相投。
4. 苦吟:用心地推敲诗句。此处意为作者与对方诗歌交流时非常用心投入。
5. 老于琴:形容自己具有娴熟的琴艺。老,熟练;琴,指弹琴。
6. 得趣:获得乐趣。
7. 隐与牧为邻:指自己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与放牧者为邻。隐,隐居;牧,放牧者。
8. 一夜檐花雨:形容突然降临的一场春雨,檐花,屋檐上的水滴。
9. 十年江树春:意味着长达十年的岁月匆匆流逝,如同春天的江树绿了又绿。
10. 所交半湖海:表示自己交往的朋友来自五湖四海,广泛而多样。
11. 恨晚:遗憾相识太晚,表达对张君的惋惜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张駉偶然相遇后,二人相谈甚欢、结为好友的情景。诗人通过描述张駉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以及自己的感慨,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首联“乍见语相合,苦吟心更亲”,表现了诗人与张駉初次相见便相谈甚欢,两人的兴趣和观点相投,使彼此的心灵更加贴近。“苦吟”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热爱,也暗示了他们共同的语言——诗词歌赋。
颔联“老于琴得趣,隐与牧为邻”,则刻画了张駉的形象。他是一位沉醉于琴艺的老者,同时也是一个隐居乡野、与牧民为邻的高士。这一形象,既展示了张駉超凡脱俗的品格,也表现出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颈联“一夜檐花雨,十年江树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一夜檐花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十年江树春”则象征人生的美好时光。这两句诗既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是对未来时光的期待,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所交半湖海,恨晚识斯人”,则是诗人对这段友情的评价。他认为自己结交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但与张駉的相识却让他感到相见恨晚。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张駉的钦佩之情,也流露出他们对彼此的珍惜之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张駉》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为陈必复。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金朝不断侵扰边境,而国内的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陈必复生活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他的经历和感受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陈必复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张駉的真挚情感。他赞美张駉的高尚品质,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朋友。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成为了陈必复抒发自己情感的载体,也是他对友情的真诚诠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