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
泥深留屐齿,出郭少人行。
远磬含余韵,疏帘透薄明。
浮云时态异,流水世情轻。
只读南华了,年来悟养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泥泞中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出了城便少有人烟。
远方的钟声还带着回音,稀疏的窗帘透出微光。
云彩变幻莫测,流水轻松地带走世事。
如今我只读《南华经》,近年来领悟到了养生的真谛。
去完善
释义
1. 出郭:从城郭中出来,指离开城市去郊外。
2. 留屐齿:鞋子在泥土中留下的痕迹。
3. 远磬:远处的钟声。
4. 余韵:指声音的余响。
5. 疏帘:稀疏的竹帘或布帘。
6. 薄明:微明的意思。
7. 浮云:喻不稳定的世事。
8. 流水:喻时光流逝。
9. 南华:《南华经》又称《庄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
10. 养生:保养身体,保持健康的活动。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陈必复的《出郭》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景象。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出城时的所见所闻。“泥深留屐齿,出郭少人行”两句,写出了雨后泥泞的道路和出郭时道路的寂寥,凸显出诗人的孤独与恬淡。接下来,“远磬含余韵,疏帘透薄明”则勾勒出了寺庙里的磬声回荡在空气中,还有透过稀疏窗帘的光线照进来,使画面更具诗意。
“浮云时态异,流水世情轻”这两句借用了浮云流水的意象,寓意世事无常,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表现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他深厚的人生智慧和哲学境界。
最后,“只读南华了,年来悟养生”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情感。他沉醉于阅读庄子的《南华真经》,从中领悟到养生的真谛。这一结尾进一步强调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郭》是南宋诗人陈必复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正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威胁,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陈必复作为南宋文人,他的人生际遇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影响。他在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晚年生活较为清贫。然而,尽管生活艰辛,陈必复仍然保持了乐观的心态,寄情于山水之间,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出郭》这首诗中,陈必复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恬淡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郭”指的是城市外围的城墙,“墟烟”是指乡村的炊烟。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