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得催字
山郭少晴日,春阴欲酿梅。
岸痕新雨过,岛色晓云开。
数鸟烟中落,一帆天外来。
溪行正如画,频报长年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脚下的小城难得晴天,春天的阴影似乎在酝酿梅花。
河岸的新痕迹是刚刚下过的春雨,岛屿的颜色在早晨的云朵中显现出来。
几只鸟儿在空中落下,一艘船从远处的天空缓缓驶来。
沿着小溪行走就像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不断传来年长的声音催促前行。
去完善
释义
1. 山郭:指山城、山中小城。这里代指作者所处的地域环境。
2. 晴日:晴天。这里与下一句“春阴”相对,表现出天气的变化。
3. 春阴:春天的阴云天气。
4. 酿梅:指酝酿梅子成熟的时节,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
5. 岸痕:河岸的痕迹,这里指新雨过后,河岸边的痕迹显露出来。
6. 岛色:岛屿的色彩。这里与上一句“岸痕”相对,表现水域中的景观变化。
7. 晓云:清晨的云朵。
8. 烟中落:在烟雾弥漫的环境中降落。这里描绘了鸟儿在云雾中的景象。
9. 一帆:一条船帆。这里用来形容船只的形状。
10. 天外来:从天空远处驶来。这里表现出船只行驶的距离。
11. 溪行:沿着溪水行走。
12. 正如画:就像画中的一样美。这里用来赞美沿途的美景。
13. 频报:频繁地报告。
14. 年催:年年催促。这里指岁月催人,表示时间流逝之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山郭、春阴、梅、岸痕、岛色、烟中落、帆天外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水墨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频报长年催”则传达了岁月无情、时光荏苒的无奈与惆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舟中得催字》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代表作之一。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该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46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中晚期,由于金国、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侵扰,南宋朝廷风雨飘摇,国家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在个人际遇方面,陈必复曾是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但由于他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多次受到权臣的排挤和打击。在这首《舟中得催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不满。
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南宋政治腐败,军事衰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南宋文化却在这个特殊时期达到了高峰,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陈必复这样的优秀诗人。他们以诗歌为武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首《舟中得催字》正是陈必复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情感寄托和人生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