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家
绕郭一溪斜,溪村八九家。
招邀过邻里,款曲话桑麻。
老树低眠石,寒流浅漱沙。
吾生尚萍梗,媿尔独兴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城郊蜿蜒曲折的一条小溪,分散着八九户小村落人家。邀请走过邻近邻里,亲切交流着农耕的话题。古老的树在石头下悠然入睡,寒冷的溪流轻轻洗刷着河床上的沙子。我这一生如同浮萍,时常漂泊不定,惭愧的是只有我独自感叹世事无常。
去完善
释义
1. 郭:古代城墙以内的地方,这里指村庄的周围。
2. 溪:小河沟。
3. 招邀:邀请。
4. 款曲:诚挚的感情或谈话。
5. 桑麻:桑树和麻类植物,这里泛指农作物。
6. 老树:年纪大的树,这里形容树的苍老。
7. 石:石头,这里指的是一块平坦的石头,供人们休息的地方。
8. 寒流:寒冷的河流。
9. 漱沙:冲刷沙滩,这里指水流在沙滩上流淌。
10. 萍梗:浮萍和草木的枝干,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诗人通过对村庄的景物和人物进行细腻的刻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首先,“绕郭一溪斜,溪村八九家”两句写出了村庄的整体环境,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环绕着村子,村子中有八九户人家。这里的一溪一村的描绘,给人带来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接着,“招邀过邻里,款曲话桑麻”两句表现了村民之间的亲密友好关系,村民们互相邀请,亲切地谈论农事。这里的“款曲话桑麻”,表现了村民们朴实无华的生活,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态度。
然后,“老树低眠石,寒流浅漱沙”两句描绘了村庄的自然风光,老树在石头上休息,寒冷的溪水轻轻地冲刷着沙滩。这里的老树和溪水,不仅为村庄增添了生机,也表现了村庄的自然美。
最后,“吾生尚萍梗,媿尔独兴嗟”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诗人将自己的命运比作漂浮在水上的萍草,相比之下,他觉得自己不如那些生活在乡村的人快乐。这里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村家》是南宋诗人陈必复的一首描绘农村风光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中期。在诗中,陈必复通过对村家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当时农村的宁静生活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战乱不断。陈必复作为一位文人,面对动荡的社会现实,他选择远离世俗纷争,寄情山水田园。在这首诗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乡村画卷,表达了其对和平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由于战争的影响,农民的生活普遍较为艰苦。然而,陈必复却在诗中展示了农村生活的另一面——田园风光的美丽与宁静。这反映出他对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也表现出他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