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矶怀古
姑孰江头暂置邮,凉风萧飒胜三秋。
燃犀韵事归何处,披锦诗人迹尚留。
广济刹边松树古,峨嵋亭畔晚烟浮。
六朝霸业成残垒,惟见茫茫水北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姑孰江畔暂时放下行囊,凉爽的秋风仿佛胜过三季之美。
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故事如今流传何方?历代披锦诗人的足迹似乎仍在留存。
广济寺旁的松树古老挺拔,峨嵋亭旁的晚烟弥漫飘渺。
昔日六朝的辉煌霸业已成废墟,只剩那浩渺的江水不断向北流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姑孰:即当涂,今安徽马鞍山地区的一个县。
2. 置邮:设置驿站的意思。
3. 燃犀:指燃犀楼的传说,燃犀楼位于采石矶一带,据传点燃楼上的火炬可映照出水中怪物,这里用以指代燃犀楼的历史事迹。
4. 披锦诗人:形容写出精彩诗句的诗人,这里可能指李白等曾在采石矶留下诗篇的文人墨客。
5. 广济刹:广济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境内的一座古刹。
6. 峨嵋亭:又称望夫亭,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麓的知名景点。
7. 六朝霸业:指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在江南地区的统治。
8. 残垒:破败的城墙或防御工事。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采石矶怀古》,主要通过对历史景物的描述以及对历史的反思来表达对故土的深情和对过去的怀念。首联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场景,“姑孰江头”和“凉风萧飒”营造了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而“胜三秋”则表明此刻的感觉比深秋更浓。接下来的三联则是通过描绘各种历史遗迹和历史事件,如“燃犀韵事”、“披锦诗人”、“广济刹边松树古”等,引发人们对过去的联想和感慨。最后一联则以“六朝霸业成残垒”这一历史事实作为对比,强调出人事的无常与生命的渺小,从而表达出诗人的深沉感慨。总的来说,此诗以怀古为主题,融合了景物描写、历史叙述和个人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石矶怀古》是清代诗人赵公豫所作的一首咏史抒怀诗。这首诗作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此时正值清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赵公豫生逢乱世,眼见民生疾苦,感慨万千,遂作此诗以抒发其忧国忧民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公豫正处于人生低谷期。他曾历任县令、知府等职,但因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贵,被贬谪至江西巡抚。在江西期间,他目睹了民众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黑暗现象,内心倍感忧虑。然而,他并未放弃对正义的追求,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民请命。
与此同时,清朝中期是一个历史变革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赵公豫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关切和对历史的反思。在《采石矶怀古》一诗中,他以晋朝名将陶侃的事迹为例,揭示了英雄豪杰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