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接友人书
湖水春来泛碧波,伊人暌隔怅如何。
梅花著露香还艳,竹叶临风色自和。
形影莫亲凭梦寐,中情频写寄诗歌。
鱼书忽喜今宵到,复值堂前好月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湖水荡漾着绿波,与心上人分隔两地令人惆怅不已。
梅花带着露水依然香气四溢,鲜艳夺目;竹叶在风中摇曳,色彩宜人。
虽然不能亲手触碰到你,但我们的情感在梦中交汇;经常通过写诗来表达我深深的思念。
惊喜地收到了你的来信,今晚又恰好在明亮的月光下读信。
去完善
释义
1. 湖水:指春天的湖水。
2. 伊人:这个人,这里指诗人的朋友。
3. 暌隔:分离,不在一起。
4. 如何:怎么办,表示对朋友分隔两地的惆怅心情。
5. 著露:沾染露水。
6. 竹叶:指竹子的叶子。
7. 临风:面对风吹。
8. 形影:指朋友的身影。
9. 莫亲:不能亲近。
10. 凭:凭借,依靠。
11. 梦寐:梦境。
12. 中情:内心的感情。
13. 频写:多次表达。
14. 鱼书:古代书信的别称。
15. 忽喜:突然感到高兴。
16. 复值:又遇上。
17. 堂前:指诗人住处的前厅。
18. 好月:明亮的月亮。
去完善
赏析
《月夜接友人书》是赵公豫的一首表达友情与思念的佳作。首联描绘了春天来临时湖水的美丽景色,“泛碧波”形象地展现了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然而,在这样的美景之下,诗人却因为与友人的分离而感到惆怅。次联则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进一步传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盼望相聚的心情。同时,“竹叶临风色自和”则表现出竹子在风中依然保持自我,暗示了诗人在思念朋友的时光里,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接下来的三联,诗人通过“形影莫亲凭梦寐,中情频写寄诗歌”表达了与朋友之间心灵相通、依靠诗歌传情的深厚友谊。尾联则描绘了收到友人来信时的喜悦,并借景抒情,以“复值堂前好月过”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充满浓厚的诗情画意,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感情和深沉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月夜接友人书》是赵公豫所作,创作于清朝时期。在那时,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许多文人墨客投身于科考事业。赵公豫也是其中一员,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高中状元,这令他感到有些沮丧。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之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以此交流思想和情感。
在《月夜接友人书》中,诗人通过描绘月光、蝉鸣等自然景象,表达了接到友人书信时的愉悦心情。同时,他也传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之间的友谊和他们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在那个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都面临着求取功名与保持自我情操的矛盾,而赵公豫则通过他的诗篇,展示了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坚守信念、追求真善美的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