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杪春同诸友赴彭比部南湖之游遂眺烟雨楼得开字

标题包含
杪春同诸友赴彭比部南湖之游遂眺烟雨楼得开字
烟雨楼前霁景开,乘风相与步虚来。湖光倒写云天入,海气平浮岛屿回。杯到欲辞花更舞,春归不尽鸟还催。兰桡向晚歌声发,总是清朝白雪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烟雨楼的景色中漫步,身边是云雾般的气氛。湖水波光粼粼映照着天空,岛屿仿佛漂浮在海面之上。当我们想举杯告辞时,花儿却翩翩起舞;春天虽然离去,鸟儿却在欢快地歌唱。傍晚时分,悠扬的歌声响起,那是来自清朝的白雪才子们。
去完善
释义
1. 方泽:明朝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公润,浙江人。他在此诗中记录了与朋友们一同游览南湖和烟雨楼的愉快经历。 2. 杪春:季春,农历三月。 3. 彭比部:彭秋怀,明朝人,任比部员外郎,此行游船的发起者。 4. 霁景开:天气放晴,阳光普照。 5. 乘风相与步虚来:乘着风势,相伴前来,寓意悠哉惬意的心情。 6. 湖光倒写云天入:湖面波光粼粼,与天相接。倒写,意指将天空的景色映入湖水中。 7. 海气平浮岛屿回:海市蜃楼的景象使小岛若隐若现,恍如海面上升起一般。 8. 杯到欲辞花更舞:饮宴之间,花瓣舞动,增添了愉悦的气氛。 9. 春归不尽鸟还催:春天即将结束,但鸟儿仍在歌唱欢腾,仿佛在催促人们抓住春天的尾巴。 10. 兰桡向晚歌声发:夕阳西下,船桨划过水面,伴着悠扬的歌声。 11. 总是清朝白雪才:比喻诗友们才华横溢,犹如阳春白雪般的音乐。清朝,暗指廉洁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首联“烟雨楼前霁景开,乘风相与步虚来”,描绘了诗人在南湖之上、烟雨楼前的美好景致中,与朋友们一起乘着春风款款而来,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这里的风并非实景,而是诗人借以寓意欢快、舒畅的心情,表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喜悦之情。 颔联“湖光倒写云天入,海气平浮岛屿回”,通过湖光倒映天空、海气笼罩岛屿的景象,表达了南湖美景的壮观和辽阔。其中“倒写云天入”一句通过湖光的反射效果展现出天地相接的视觉震撼,凸显出景色的开阔壮丽。 颈联“杯到欲辞花更舞,春归不尽鸟还催”,描述了诗人们在南湖之游中的欢乐情景。鲜花在春天盛开,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他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饮酒作乐,以此表达对春天的眷恋和热爱。这里的“花更舞”是拟人手法,将花朵舞动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尾联“兰桡向晚歌声发,总是清朝白雪才”,诗人运用“兰桡”一词来表达他们在南湖上荡漾小船,随着夜幕降临,悠扬的歌声响起,流露出诗人们对清雅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赞美了他们拥有高尚情操的品格。其中“白雪才”指的是有才华、德行高尚之人,这既是对自己的赞美,也是对同伴们的赞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杪春同诸友赴彭比部南湖之游遂眺烟雨楼得开字》,是清代诗人方泽所作。此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康熙年间,大约在1662年至1722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方泽的生活和仕途均有些波折。他曾经因科举失意而流寓他乡,后又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他的诗歌作品主要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愤懑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清朝康熙年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然而,科举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使得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墨客未能获得施展抱负的机会。此外,清朝初期实行“文字狱”,对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压抑。在这样的背景下,方泽与其他文人一样,渴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