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顶少岳南园看牡丹作
日暮天气嘉,言寻仲蔚家。谁知萧散地,仍有艳阳花。彩眩千重锦,香蒸一片霞。道人空色相,聊复惜年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阳光正好,去寻找那位仲蔚先生的住处。谁想到在这个宁静的地方,依然有艳阳花开得绚烂。这鲜花如织锦绣,香气弥漫如同晚霞。道士们看淡了色相,只是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顶少岳:指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市。
2. 南园:泛指南方的园林。
3. 仲蔚:即周逢原,字仲蔚,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
4. 萧散地:指文人雅士隐逸的地方。
5. 艳阳花:这里指牡丹花。
6. 彩眩千重锦:形容牡丹花的色彩斑斓如同织锦绣缎。
7. 香蒸一片霞:形容牡丹花香浓郁,如同一片云霞。
8. 道人:指僧人或者修道者。
9. 空色相:佛教术语,指超越世俗的形相与观念,达到精神的解脱。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游顶少岳南园看牡丹作》中,诗人方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欣赏牡丹花的情景。
“日暮天气嘉,言寻仲蔚家”,诗人开篇便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氛围。“日暮”意味着一天快要结束,此时的天空显得格外美丽,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而“言寻仲蔚家”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去拜访好友的愿望。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在南园看到的景象:“谁知萧散地,仍有艳阳花。”这里的“萧散地”指的是一种闲适的环境,而“艳阳花”则是指鲜艳夺目的牡丹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南园环境的赞美,同时也强调了牡丹花在其中的突出地位。
紧接着,诗人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姿态:“彩眩千重锦,香蒸一片霞。”这里,诗人将牡丹花的色彩比作五彩斑斓的织锦,将香气比作蒸腾升起的彩霞,形象地展现了牡丹花色彩的绚丽和芬芳的香气。
最后,诗人通过对道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感慨:“道人空色相,聊复惜年华。”这里的“道人”是指修行的人,他们能够摒弃世间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然而,即便是这样超脱世俗的人,也无法抵挡美丽的牡丹花带来的喜悦,只能感叹时光流逝,珍惜眼前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顶少岳南园看牡丹作》是明代诗人方泽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末年,即1598年至1644年之间。
在明朝末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对国家的现状感到忧虑和痛心。方泽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疾苦。在此时期,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诗篇。
《游顶少岳南园看牡丹作》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游览南园观赏牡丹的情景。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美丽和生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然而,诗中亦流露出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和哀愁。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方泽作为一位有良知、有担当的诗人,以诗文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