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山人
落叶满江边,秋风急暮蝉。我思天姥寺,君上洞庭船。束帛丘园少,征兵泽国连。不知方处士,炼药几时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落叶满地,江边风起蝉鸣。我想起天姥寺,你却正乘船去洞庭。封赏之物稀少,征兵在各地接连不断。不知那位隐居的方先生何时才能炼成仙丹。
去完善
释义
1. 吴山人:指吴地的隐逸之士。
2. 天姥寺:位于浙江新昌境内,是著名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的描写对象。
3. 洞庭:湖名,位于湖南北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4. 束帛:古代用为礼物的一种币帛。这里指微薄的礼物。
5. 丘园:泛指隐者的住处。
6. 征兵:指战争期间征集壮丁入伍。
7. 泽国:指湖泊河流众多的地区。
8. 方处士:此处士指的是隐士,即方姓的隐士。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和寄寓豪情的诗。在江边的送别场面中,树叶凋落,秋风萧瑟,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跃然纸上。而天姥寺与洞庭船的对照则显现出他们各奔前程的景象。丘园之景稀少而宝贵,因战争兵乱而生活困难的百姓更是令人唏嘘。尾联处诗人的担忧之意油然而生:身处乱世中的方处士何时能够修炼成仙以避过尘世纷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吴山人》是明代诗人方泽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是在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诗歌创作期间,方泽作为一位进士及第的文人,正受到皇帝的重视。然而,他在这个阶段也面临着一些困扰和矛盾,例如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矛盾心理使得他在作品中表达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歌描述了诗人在送友人吴山人离别的情景。在诗中,方泽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也通过比喻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此外,他还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己理想中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送吴山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相对安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而方泽在这段时间内则面临著官场与隐逸生活的矛盾。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