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学士山怀古

标题包含
学士山怀古
枕湖列层岑,葱郁聚云族。出郭才三里,方舟渐通麓。曾邀昔贤赏,名胜皆可录。双峰夹亭榭,崇阜富杉竹。我家世结邻,数椽依古木。怀钦索遗址,半与松根伏。碑缺篆无存,揣文须穆卜。坡仙岂遂往,或寓幽人屋。据梧缅高风,秋阴吹肃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靠近湖边层层堆叠的山丘,郁郁葱葱的树木聚集如云。从城郭出来仅三里的距离,船只便开始驶向山脚。曾经邀请过许多贤能之士来欣赏这里的景色,这些名胜都可以被记录在册。两个山峰之间建有两座亭台楼榭,高高的丘陵上盛产杉树和竹子。我家世代与此地为邻,几间小屋依靠着古老的树木。心怀敬意地去探索那些古迹遗址,它们有一半都掩藏在松树的根部。石碑上的篆书已经模糊不清,想要理解其中的文字需要仔细揣摩。东坡先生(苏东坡)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精神可能还存在于那些隐士的房屋里。靠着梧桐树缅怀他高尚的品质,秋天的阴云吹拂得令人肃然起敬。
去完善
释义
《学士山怀古》是明代诗人陈谦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中一些关键词语的注释: 1. 枕湖:指位于湖泊附近的地理位置。 2. 列层岑:层岑,指重叠的山峰;列层岑,表示群山依次排列。 3. 葱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4. 云族:形容云雾聚集的地方。 5. 出郭:郭,城郭;出郭,指出城门到达城外。 6. 三里:指距离不太远的行程。 7. 方舟:船只的总称。 8. 通麓:麓,山脚;通麓,即通向山脚。 9. 昔贤:指过去的贤者、名士。 10. 名胜:著名的景点、古迹。 11. 可录:值得记录。 12. 双峰:两座山峰。 13. 夹:在两侧。 14. 亭榭:亭子和台榭,此处泛指建筑。 15. 崇阜:崇,高大;阜,土山;崇阜,意为高大的土山。 16. 杉竹:杉树和竹子。 17. 数椽:数,几;椽,房屋木架,这里代指房屋。 18. 古木:古老的树木。 19. 怀钦:怀,怀念;钦,钦佩、敬仰;怀钦,表达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20. 索遗址:寻找古代遗迹。 21. 半与松根伏:描述部分遗址被松根覆盖的景象。 22. 碑缺篆无存:碑缺,石碑破损;篆,碑文上的篆书;无存,消失不见。 23. 揣文须穆卜:揣文,猜测文字的含义;穆卜,占卜方法之一。 24. 坡仙:苏轼号东坡居士,这里用坡仙代指苏轼。 25. 遂往:离去,离世。 26. 或寓幽人屋:或,或许;寓,居住;幽人,隐士。 27. 据梧:据,依靠;梧,梧桐树;据梧,意为靠在梧桐树上。 28. 缅高风:缅,缅怀;高风,高尚的风范。 29. 秋阴:秋天的阴云。 30. 吹肃肃:形容风吹过时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学士山怀古》是南宋诗人陈谦的一首描绘学士山美景和抒发怀古诗作。首联“枕湖列层岑,葱郁聚云族”写学士山靠近西湖,山势层层叠叠,树木繁茂,犹如聚集了云朵的家族。第二联“出郭才三里,方舟渐通麓”描述从城郭出发到学士山仅需三里路程,乘船渐渐到达山脚。这两联通过对比手法突显学士山的优越位置和美丽景象。 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写道:“曾邀昔贤赏,名胜皆可录”,表明学士山曾经吸引了许多贤能之士来游览观赏,这些名胜足以载入史册;“双峰夹亭榭,崇阜富杉竹”则描绘了学士山的独特景观,两座山峰之间有亭台楼阁,高高的土山上有丰富的松树和竹子;“我家世结邻,数椽依古木”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学士山的亲切感,他的家世代与学士山为邻,房屋紧邻古老的树木而建;“怀钦索遗址,半与松根伏”表达了诗人在探寻学士山历史遗迹时的感受,许多遗址已埋藏在松根之下。 尾联“坡仙岂遂往,或寓幽人屋”运用苏东坡的诗句表达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据梧缅高风,秋阴吹肃肃”以“据梧”(典故)赞美古人高尚的风范,表示诗人在秋天的树荫下缅怀古人高尚的品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学士山怀古》这首诗是陈谦在明朝嘉靖年间创作的。这一时期,由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提倡文治,重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文人阶层地位逐渐上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谦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受到朝廷重用,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等职务。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政治斗争而遭受排挤,一度辞官回乡。在这首诗中,他以学士山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贤才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