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温州刘教授石塔

标题包含
温州刘教授石塔
长刘提正律,折冲陈堂堂。 少刘峙其躬,凛凛百炼刚。 独立百世后,共分渊孟香。 近市人不知,公论在八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温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浙江省南部。 2. 刘教授:指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文贞,青田(今浙江丽水青田)人,元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3. 石塔:指的是刘教授的墓碑。 4. 长刘:这里应该是指刘教授的弟子,具体是谁无法确定。 5. 提正律:指提拔并遵守法律。 6. 折冲:意指抑制敌人或争议,使之屈从。 7. 陈堂堂:形容阵列整齐。 8. 少刘:这里应该是指刘教授的儿子,具体是谁也无法确定。 9. 峙其躬:指挺直身体站立。 10. 凛凛:形容严肃庄重。 11. 百炼刚:比喻坚强不屈的品质。 12. 独立:独自站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3. 百世后:指刘教授逝世后的年代。 14. 共分:共享。 15. 渊孟香:指孔子的道德和学问的馨香。 16. 近市人不知:刘教授的品德和能力不为世人所知。 17. 公论:公众的评价和看法。 18. 八荒:八方边远之地,泛指各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温州刘教授的石塔,表达了作者对其才华和品质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的“长刘”和“少刘”分别指的是刘教授的祖先和他本人。其中,“长刘提正律”表达了作者对刘教授家族传统美德的赞美,而“折冲陈堂堂”则强调了刘教授本人的勇敢和智慧。 接下来的两句“少刘峙其躬,凛凛百炼刚”是对刘教授品质的直接赞美。他的形象如同百炼钢一般坚韧不屈,体现出了他的威严和毅力。紧接着,“独立百世后,共分渊孟香”描绘了刘教授的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尽管他身处尘世,但他的德行和智慧却能超越时空,与古人共同分享那高尚的品质。 最后,“近市人不知,公论在八荒”表达了人们对刘教授的误解以及对他真正价值的肯定。尽管他的名声并未广为人知,但公正的评价却早已传遍天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温州刘教授石塔》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谦所作,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浙江温州地区有位名叫刘教授的学者,他热衷于修习佛法,并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石塔。陈谦听闻此事后,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歌以赞美刘教授的德行与精神追求。 在南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等原因,士人阶层普遍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转向宗教信仰,寻求精神寄托。刘教授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修佛为乐,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佛教事业中,体现出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 陈谦作为一名文人,对刘教授的事迹表示钦佩和敬意。在诗中,他通过对石塔的描绘,展现了刘教授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同时,陈谦还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像刘教授一样,树立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