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鄂州南楼

标题包含
鄂州南楼
折羽沉弦思杳茫,南楼依旧倚斜阳。 江湖草树不相识,吴蜀舟车秪自忙。 万里秋声惊客枕,一天凉月浸胡床。 古今多少英雄恨,认取江南旧武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失去信心的我低垂着头沉思迷茫,而那栋南边的楼房依然依靠在夕阳下。这广阔的江湖上的草木都不曾相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也都在忙碌自己的生计。秋天的气息响彻在千万里之外,令人惊醒;夜色渐深,明月洒在胡床上感觉阵阵凉意。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的遗憾啊,请铭记曾经的武昌。
去完善
释义
1. 折羽:指折断翅膀的鸟,喻指失败或挫折。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受挫的心境。 2. 沉弦:指的是古琴的低音弦,这里象征低沉的情绪。 3. 思杳茫:思绪迷茫,无法理清头绪。 4. 南楼:这里的南楼指的是鄂州南楼,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区南隅。 5. 倚斜阳:依靠在南楼的栏杆上,看着夕阳西下。 6. 江湖草树:江水和湖泊边的草木,代表辽阔的江山大地。 7. 不相识:因为离家遥远,无法辨认熟悉的故乡风景。 8. 吴蜀舟车:泛指来自东南西北各地的船只和马车,代表繁忙的交通景象。 9. 衹自忙:形容车辆马匹来来往往,忙碌不已。 10. 秋声:秋天的声音,通常指风声、雨声等自然现象发出的声响。 11. 客枕:旅人的枕头,这里代指诗人自己。 12. 凉月:凉爽的月光。 13. 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这里用来形容诗人闲坐的状态。 14. 古今:过去到现在。 15. 英雄恨:英雄人物的遗憾和感慨。 16. 认取:辨认出,认清。 17. 江南旧武昌:指古代的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登上鄂州南楼所见的情景以及抒发其感慨的诗歌。首联描述诗人凭栏沉思的景象,琴音已逝,而南楼依然矗立在夕阳下。颔联写眼前的景象,江边的草木已经变得陌生,来往的船只都在忙碌。颈联写诗人从内心发出的感叹,秋天的声音触动诗人的思绪,夜空中明亮的月亮映照在椅子上。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今英雄遗憾的感悟,并提醒人们记住历史悠久的武昌。整首诗借景抒情,以深沉的历史感传达出诗人深深的思考与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鄂州南楼》是宋朝诗人陈谦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仁宗时期(公元1023-1063年),这一时期的宋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诗人陈谦生活在北宋中期,他虽然学识渊博,才情出众,但在仕途上并未取得显赫成就,一生官职不显。这可能与他的性格和处世态度有关,他淡泊名利,崇尚隐逸生活。因此,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淡泊。 《鄂州南楼》一诗正是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描述了诗人登上鄂州南楼时的所见所思,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怀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宋朝自太宗、真宗以来,儒家学派复兴,士人阶层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和内心世界,这也使得陈谦这类文人的作品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