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傅叟赴官临海
金华仙伯歌襦久,休父仍孙歛版迟。
堂下言高鬷蔑恶,官中事了傅咸痴。
苦心才覩千年余,垂翅新翻六月池。
接淅中山听余令,征黄敕使立多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仙人在金华的歌声已经沉寂了许久,歇息的父亲和孙子们收起木板慢慢走远。
大堂下的话音高亢,佐伯厌恶这声音,官员们都已处理好事务,傅咸却还傻傻地未悟其中意。
经历了千年的艰苦努力,今天才被人理解,翅膀受伤的新生命在六月的池塘中挣扎求存。
待我发布了命令,众人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这个场景像极了帝王下令,使者立刻执行的样子。
去完善
释义
1. 金华: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境内的仙华山。这里可以指代金华府、婺州等地。
2. 仙伯:传说中的神仙,这里可能指的是金华仙华山的老君庙或古仙人。
3. 歌襦:唱赞歌的声音。
4. 休父:周代的官职,负责劝谏君主并处理政事。这里可以指代对长辈的尊称。
5. 仍孙:即玄孙,曾孙以下的第四代子孙。
6. 敛版:指整理衣襟、收敛行为,表示尊重或谦虚。
7. 堂下:指公堂之下,此处可喻指朝堂。
8. 言高:指言论高尚、德行崇高。
9. 鬷蔑:人名,周穆王时期的贤士,传说他曾向周公请教治国之道。
10. 恶:厌恶、憎恨。
11. 官中事:指为官从政的事务。
12. 了:明了、理解。
13. 傅咸:字长虞,西晋名臣,曾任御史中丞等职,以直谏著称。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或与傅咸有关的典故。
14. 痴:愚钝、无知。
15. 苦心:指艰苦努力的心血。
16. 才覩:刚刚看到、才懂得。
17. 千年余:形容时间长久。
18. 垂翅:比喻受挫或被贬。
19. 六月池:泛指池塘,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当时所处的地点。
20. 接淅:成语,形容事情刚准备就开始做。
21. 中山:地名,位于今广东省中山市境内。
22. 余令:指我发布命令。
23. 征黄:指征收赋税。
24. 敕使:奉皇帝之命出使各地的官员。
25. 立多时:站立了很久。
去完善
赏析
《送程傅叟赴官临海》是南宋诗人陈谦写给即将上任临海的程傅叟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程傅叟的深深祝福与期待。首联提及了金华山的仙人,赞美程傅叟有高尚的品质。颔联引用了古代贤人作比喻,表达对程傅叟在官场的期许。颈联借千年才出现的苦心之才和垂翅的新飞之鸟,象征程傅叟将大展宏图。尾联则预见了程傅叟在中山地区会取得成功,犹如等待皇帝的命令迅速传达到每一位官员一样。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程傅叟的信任和祝愿,希望他能在新的职位上取得显著的成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程傅叟赴官临海》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谦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6年左右,正值南宋王朝时期。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逐渐南移,尤其是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后,沿海地区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个时期,陈谦曾担任州县官员,对地方政务有较深的了解。他与程傅叟关系密切,共同关注国家局势和地方发展。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往临海任官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沿海地区的关注和期待。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谦可能已察觉到沿海地区的发展潜力,以及对沿海防御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诗人的笔触,表达对友人的期许,希望他能将才华贡献给临海地区,为当地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贡献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