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月
琪树西风露井傍,镜寒移影度银床。凤枝清切元疑昼,鹤梦凄凉不待霜。点笔诗人题夜绿,知更宫女怨秋黄。莫教一叶轻摇落,珍重千门被耿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琪树在西方的风中依偎着水井,冰冷的镜子移动着影子越过银色的床。凤枝清丽且怡人,好像夜晚并非那么漫长;鹤的梦却让人倍感忧伤,仿佛秋天已经来临。诗人在夜间写下了这绿的诗篇,宫女则在秋天的黄色中感到了哀愁。不要任凭一片叶子轻易地落下,珍惜的是千门万户间的明亮之光。
去完善
释义
1. 琪树:传说中的一种玉树,这里指代梧桐树。
2. 露井:古代井口加盖,以防止露水下滴。这里是指井口。
3. 镜寒:寒冷的镜子,这里形容月光洒在水面上的样子。
4. 银床:银饰的床,这里比喻池塘水面。
5. 元疑昼:白天本应没有疑问,但此处表示诗人对景色的怀疑,暗含秋天到来之意。
6. 鹤梦:古人用仙鹤比作人的梦境,这里表现诗人的孤独。
7. 不待霜:还没有等到秋天的霜降。
8. 点笔诗人:诗人用笔记录下眼前的景色。
9. 题夜绿:在夜间绿色的环境中写诗。
10. 知更宫女:古代宫女等待君王的到来。
11. 怨秋黄:怨恨秋天的到来,使树叶变黄。
12. 莫教:不要让。
13. 摇落:摇动飘落。
14. 珍重:珍惜重视。
15. 千门:许多人家。
16. 被耿光:被明亮的月光照耀。
去完善
赏析
《梧桐月》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此时此地的内心情感。首先,陈谦通过“琪树西风露井傍”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气氛和周围的环境。"镜寒移影度银床"则表达了时间流逝,月光下的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变化。接下来的"凤枝清切元疑昼,鹤梦凄凉不待霜"两句则传达出诗人在观察世界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的内心。
"点笔诗人题夜绿,知更宫女怨秋黄"这两句揭示了诗人与身边事物的互动,表现了他对所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最后,陈谦以"莫教一叶轻摇落,珍重千门被耿光"收尾,表达了他对人生、对时间的深深感慨:即使面临沧桑变化,也要珍惜当下,感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具体形象的描绘,又有抽象情感的表达,充分体现了陈谦在诗词方面的独特见解和高超技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梧桐月》是南宋诗人陈谦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1162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战争和政治局势十分动荡。与此同时,陈谦正身处南宋朝廷,担任过知州、尚书等要职。他积极参政议政,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然而,随着南宋朝廷政治腐化,主和派逐渐得势,他的许多建议并未被采纳。面对朝廷的萎靡不振和外部敌人的压迫,陈谦深感忧虑和痛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谦创作了这首《梧桐月》。诗中以桐树和月亮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他用"梧桐枝叶繁茂,月光洒落"的景象,暗示着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同时通过"月色凄凉"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流露出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