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唐峡
庸蜀诸羌水,荆吴万里浑。
不将崖约束,焉免壑崩奔。
线引温汤浦,觞浮雪水源。
槎程疑欲尽,西望气魂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文的翻译不是机械性的简单转换,而是需要考虑到原文的含义和意境,以及现代白话文的语言特点和要求。我的翻译如下:
庸蜀等地的河流,与荆吴之间相隔万里之遥。
如果不加以控制,难免会出现山崩地裂的危险。
温汤浦的水流引来生命线,雪水源的欢愉如同举杯庆祝。
行程看似漫长,但西望的气概却令人振奋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瞿唐峡:位于中国湖北省与重庆市之间的长江三峡之一。
2. 庸蜀:指古时的四川地区。
3. 诸羌:指羌族的各部落。
4. 荆吴:古代楚国和吴国的并称。这里泛指中国南方地区。
5. 不将崖约束,焉免壑崩奔:不遵循自然的规律,就无法避免灾难的发生。
6. 温汤浦:在今江西省彭泽县东北。
7. 雪水源:指长江上游。
8. 槎:木筏。
9. 西望气魂魂:形容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瞿塘峡的壮丽景色和险峻地形,以及诗人由此产生的感慨。首联通过对比庸蜀诸羌水和荆吴万里浑的景象,突出了瞿塘峡的地域特征和地理重要性。颔联则通过对崖岸的限制作用进行描述,表现了峡谷的险峻和自然力量的雄浑。颈联则以温汤浦和雪水源为例,展现了瞿塘峡丰富的水资源和水文特点。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瞿塘峡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远方未知的憧憬与期待。整首诗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既有实景的描绘,又有诗人的想象与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瞿唐峡》是宋代诗人陈谦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时期(960-127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的时代。
陈谦生活在南宋,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对山水诗尤为喜爱。陈谦可能受到当时文人风气的影响,选择游览瞿唐峡,并对所见景色进行赞美。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还受到了白居易、杜甫等唐代著名山水诗人的影响。
与此同时,陈谦所处的历史时期正处于北宋灭亡、金兵南侵的背景下。因此,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诗人也可能感受到了国家命运的沧桑。然而,诗歌整体基调依然以积极向上为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