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
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遇到美酒就该尽情畅饮,不必去追问那些流传千古的功名利禄。

去完善
释义
秋叶春花:比喻时光流逝;促:短促;点鬓星星:形容两鬓斑白如点缀星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开篇便以“那能寂寞芳菲节”点明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在美好的春光中,他却无法感受到快乐,反而被寂寞与忧伤笼罩。接着,“欲话生平”流露出一种追忆往事、感慨人生的深沉情绪。“夜已三更”则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彻夜难眠的心境。
下半部分转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秋叶春花促”一句,用自然界的轮回变化来象征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转,令人顿生紧迫感。“点鬓星星”则是这种时间流逝的具体体现,表现出作者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与叹息。最后两句“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则是一种超脱的态度,劝慰自己及时行乐,不要过于执着于虚幻的名声。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饱含个人情感,又兼具普遍的人生哲理,读来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彼时纳兰性德正值青春年少,却深陷内心的矛盾与苦闷。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贵胄子弟,他虽身处繁华锦绣之中,却始终无法摆脱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此词或因春夜独坐、触景生情而作,借芳菲时节的春意盎然反衬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凉。在“夜已三更”的静谧中,他沉思人生,感叹岁月匆匆,青丝终将化为白发,于是发出“莫问千秋万岁名”的旷达之语,实则蕴含着难以言说的无奈和悲哀。

去完善